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政策正面睇

中学教授中国历史科正面睇

 

对于今日(11月19日)有一报章专栏指现时不少学生对中国历史所知甚少,原因是回归后,不少中学初中不设独立中史科,高中中史科由必修科改为选修科,因此愈来愈少人修读;又引述意见指港府施政的一大失着就是在教育上,其中包括以通识科代替中史,教育局谨此澄清如下:

 

(一)回归后,所有学生均有修读中国历史。回归前中国历史科在初中只是「文法中学」和「工业中学」人文及社会科目中的选修科,而「职业先修学校」并不设中史科(见2014年11月12日立法会八题附件二)。回归后,教育局重视中国历史教育,课程发展议会在课程文件《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2001)中列明所有学生在初中必须修读中国历史,而所有中学不论用甚么模式教授中国历史,亦必须平均每周提供约两教节教授有关内容。

 

(二)所有学校均有教授中国历史。2014/15学年,392间中学(88.29%)在初中设有独立的中史科,即课程内容按皇朝顺序编排,让学生认识历代治乱兴衰的变化;另外52间中学(11.71%)以其他课程模式教授中国历史,包括开设历史与文化科(连结中、世史),以中史为主轴,并作中外对照;及开设综合人文科,按不同主题来组织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内容。

 

(三)高中方面,中国历史科向来都是独立的选修科。这在回归前后、以至实施新高中课程后均是独立的选修科,从来没有改变。根据2013/2014学年的资料,约有90%的学校在高中课程开设中国历史科,即大部分香港中学均有开设高中中国历史科。

 

(四)高中通识教育科的设立不是代替中史。初中学生现时可以透过不同学科(如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地理、生活与社会等),以及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活动等为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及国情建立稳固的知识基础。至于高中学生,亦可透过不同的核心及选修科目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当代国情。例如:透过中国语文科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透过地理科认识和了解中国在农业、制造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所面对的问题;透过通识教育科学习与「现代中国」相关的不同议题。通识教育科具备跨学科的特质,作为核心科目,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至为重要。一方面它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研习广阔及适合香港的内容,包括「自我与个人成长」、「社会与文化」、「科学、科技与环境」等学习范围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基础教育的知识根基上,运用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各种知识,并能用理性、谨慎的态度作多角度的思考,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协助他们为日后投入社会和生活所需要担当的多元角色作好准备。因此通识教育科的设立绝不是用来代替中史。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