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科课程优化正面睇
为期三个月的「新学制中期检讨及前瞻」已于昨日展开谘询。部分焦点落在优化通识教育科建议中的一些细节,现作出简单澄清。
是次中期课程检讨,始于二○一三年九月,由教师及大专学者组成的通识教育科委员会,在贯彻该科的课程目标和理念,并在维持原来课程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修订建议,优化各单元的「探讨问题」及「说明」。有关建议目前仍在谘询阶段,我们欢迎专业的讨论及交流,特别是学校及各持份者的参与。我们在作最后建议时,会仔细搜集及聆听各方意见,使有关检讨更为全面。
基于四大专业原则
在修订「探讨问题」及「说明」时,委员会考虑了以下的原则:
(1)考虑教学得来的实践经验,适合高中生并切实可行,以达到课程目的。
(2)更新知识及例子以回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在保持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的前提下,理顺和优化「探讨问题」及「说明」,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取得平衡。
(4)改写部分「探讨问题」及「说明」,使到涉及的范畴更为具体、清晰及聚焦,避免内容重复,以收精简学习内容之效。
在讨论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内容时,委员会考虑到单元一主题2的有关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的内容,在单元二主题2亦会涉及。单元一相关修订主要目的是使到涉及的范畴更为具体及聚焦,以收精简学习内容之效。
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迅速,而各项政策亦涉及颇多范畴,教师感到较难处理,故聚焦于某些课题,以减省教师的教学负担。至于在「中央回应改革开放例子」中「与国际标准的立法和政策」的「说明」,范围较广,学生不易处理,故在环境保育与文化保育层面,加入「配合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要求」,将原来范围较阔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立法和政策」的「说明」,集中于环境保育及文物保育的层面,让学生可聚焦探究。至于在「说明」仍将「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保留,学生仍可继续探究这方面的议题。
综合国力「说明」的第二项「量化与不能量化的指标」,其实已见于第一项「经济、军事、科学与科技、资源、政府管治、外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之内,故将其删除。
通识单元 环环相扣 讨论回归专业轨道
诚如《通识教育科课程与评估指引》而言,通识教育科课程内各单元环环相扣,希望学生透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来扩阔知识基础,加深对个人、社会、国家、大自然及人类世界的理解(第9页)。由此而言,大家不宜只着眼于个别单元作了哪些课程内容的修订,又或是精简了多少份量,以偏概全地妄加判断;而是需要将课程视作整体,全面检视及考虑谘询问卷内所提出的修订建议。
我们会举办多场简介会向学校阐释建议方案,并收集学校意见,亦会充分考虑从不同渠道和持份者所收集的意见。通识教育科委员会经历十多次的详细讨论,基于上述四大专业原则 ,反覆验证,于九月初才达致这个优化建议。我们诚意呼吁各界不应为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建议强行扣上政治「帽子」,希望社会能让课程检讨回归专业讨论的轨道。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