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放榜 喜见学子自强不息
教育局局长 吴克俭
第二届香港中学文凭试日前放榜,我连续第二年在放榜当天走进学校,祝贺同学完成三年的新高中课程,同时感谢全港学校及老师的贡献。我喜见今年的新闻焦点,不是「状元」的成绩,而是他们奋发自强的故事。
地区直资中学 首出基层「状元」
直资学校往往给人「贵族」学校的错觉。其实,他们跟其他官津学校一样,同样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
天水围香港青年协会李兆基书院的谢楚灏同学今年考获七科5**成绩。我们欣赏他的地方,不单是他的优异成绩,更是他的心灵。成长於天水围,他的一句「我不觉得这里悲情,反而觉得好温馨」,尽显他对社区的关爱。
能够培养出这样出色的学生,我也替学校高兴。办学团体的宗旨、校长的领导、老师的栽培和父母的照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得悉谢同学亦受惠於学校提供的奖助学金。由此可见,直资学校同样是为社会各阶层服务,基层学生同样可获因材施教,同样可以取得佳绩。
近日,社会上有意见对个别资助学校转直资的申请表示关注。我想清楚说明,教育局会以中立及持平的态度考虑有关申请,包括学校转制的目标、教育理念、课程安排、学费水平、奖助学金制度,是否已充分谘询学校各持分者的意见,包括教师及家长,以及能否合理地回应持分者所关注的事项等。
跨越困难 缔造佳绩
另一位令人骄傲的文凭试考生是英华女学校的曾芷君同学。曾同学虽然面对失明和听障的问题,还因手部触感较弱而须靠嘴唇感应点字阅读,但她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愿意花上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和心力学习,最终考获三科5**成绩。芷君的正能量,也给身边的人很大的力量。同学们说,芷君的精神给予她们激励和鼓舞。
芷君的成功,除了建基於自己的努力外,也要多得父母和学校的协助,父母在家伴读、同学互相接纳和支持,以及老师和心光学校的资源老师互相配合,将教材和笔记预早转译成点字等。
对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一向根据他们的发展及需要提供支援。为协助普通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照顾校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我们会为学校提供额外资源,包括额外津贴、教师、师资培训和专业支援等。
「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自1990年代推行以来,不断发展和改善。昔日的幼童,今天已陆续成长,并完成中学教育。芷君的成绩正好说明只要接纳差异,家校同心,建立互爱共融的校园,加上同学努力不懈,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为了加强支援取录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我们由2013/14学年开始,会把每所公营普通学校可得的「学习支援津贴」上限由每年100万元增加至150万元。此外,我们会继续扩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务,目标是在2016/17 学年覆盖全港公营学校。
在特殊学校方面,教育局会继续透过不同方法改善特殊学校校舍和设施,包括改建或加建校舍、重置或原校重建等。我们亦为资助特殊学校提供额外一笔过拨款,用以购置辅助技术器材或发展辅助科技,以进一步促进有较严重或多重残疾的学生的有效学习。视乎学校的班数,每所学校可获发的拨款约为100,000元至235,000元。
至於升上专上院校的同学,政府会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基金」及「自资专上教育基金」各注资2,000万元,合共4,000万元,设立指定的奖学金,鼓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优秀专上学生在学业及其他方面追求卓越,预计每年约有一百名同学可获颁此项奖学金。职业训练局亦会获每年拨款1,200万元,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购买所需的仪器和学习用具、提供心理和学生辅导以及加强教与学的支援。
家是香港 关爱自强
今日的青年人就是香港的明天。新高中学制强调「学生为本、全人发展、多元出路、终身学习」。香港是香港人的家,我们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还有善良、关爱和自强不息的心。看来,我们正朝著正确的方向迈进。
二○一三年七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