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局中人语

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进展与展望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质素保证及校本支援)缪东昇

 

学校得以持续发展,重点在于能否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切地反思工作成效,有系统地审视重点发展工作,以至不断完善。教育局推行多年的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也是本着这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协助学校透过「策划─推行─评估」的自评循环,追求进步,完善学校发展,再辅以校外评核(外评),给予学校客观的意见,以提升教育质素。

 

我们由二零零八年起实施第二周期的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以推动学校内化自评为首要目标,并优化了外评,以「校情为本,对焦评估」为重心,聚焦于学校独特的校情和发展优次。同期,我们委托了英国剑桥大学John MacBeath教授,进行「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第二周期的推行对促进香港学校发展的效能研究」(效能研究)。这项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现已完成,有关报告已上载教育局网页,供学校参考。我们亦已于六月下旬举行研讨会,邀得John MacBeath教授与学校人员及办学团体代表分享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显示,学校能掌握自评的精神和采用不同的策略有系统地推行自评,例如灵活运用评估工具搜集数据、在检讨过程中聆听学生的意见、以学生学习成效作为观课及备课的焦点等,并能因应校情及学生需要订定发展计划,以及定期检视成效。大部分学校都能参考外评的建议,作出改善。研究结果亦显示,教师满意外评的程序,认同外评过程开放和透明,能协助学校制订未来发展方向,而准备工作亦明显较第一周期为轻。我们高兴在学校及本局共同努力之下,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推行能取得理想的进展。

 

在研讨会中,我们曾与参加者初步探讨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发展方向,包括如何进一步把自评融入学校的恒常工作、采用更具弹性及多样化的模式进行学校评估,以配合不同学校的发展步伐和需要,以及加强本局与学校间的协作。在下一学年,我们会按计划继续完成现阶段的外评工作。同时,我们会参考效能研究的建议及学校人员的意见,优化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制订相关的推行策略,再谘询业界。我们期望优化措施最早可于2015/16学年起逐步落实。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