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局中人语

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培育国际人才 回港留港建港

 

教育局局长吴克俭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向来都是东西荟萃、人才交流之地,这亦是香港成功之道。香港同时是区域教育枢纽,政府十分重视培育人才,近年已不断提升适龄人口组别接受大学教育的比率,同时亦加强职业教育。而本着为香港培育国际人才的目标,政府刚刚宣布成立「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为此踏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在本港的适龄人口组别中,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三十八的青年人有机会接受学士学位程度的教育;若连同副学位学额计算,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年人已接近七成,可见香港的青年人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升学机会。

 

本港大学的国际排名亦十分高,根据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 (QS)本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共有五所大学位列全球200强,当中三所位列前50;而在QS日前公布的二○一五年「最佳留学城市」排名榜中,香港更由去年的全球第七升至第五位,在亚洲排行第一。尽管如此,海外的知名大学仍有不少课程,值得我们的学生去汲取知识及经验,并于学成后回来贡献香港。 

 

培育国际人才

 

为此,政府已按行政长官公布的二○一四年《施政报告》,拨款近3.5亿元成立「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这项奖学金的目的是资助本地成绩优异的学生(包括清贫学生)到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学进修,从而培养具备环球视野、国际网络,以及一流教育水平的优秀人才,最终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青年人除了接受优质教育,也应培养国际视野,奖学金计划可以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让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我们尤其希望此计划能为部分对社会及未来感到迷惘的青年人,带来一个正面的讯息及机会。

 

政府已成立了一个督导委员会,并邀请了冯国经博士担任主席,其他13名非官方成员包括来自不同范畴的领袖和专家,他们对世界知名大学和相关机构╱组织有丰富的认识、经验和联系,对我们推展这项工作有重要的策略性作用。

 

我们计划由二○一五╱一六学年起资助三届学生,每届最多100名学生,然后再检讨其成效。主要对象是修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而研究院课程亦会获得考虑。他们修读的学科没有特别限制,但有助增强香港长远竞争力的课程将获优先考虑。

 

所有获奖学生无须通过入息资产审查均可获发奖学金以支付学费,以每名学生每年25万元为上限,两者以数额较少者为准。对于有经济需要的学生,他们可申请经入息资产审查发放的助学金,每年最多可获得20万元,即奖助学金合共每人每年可达45万元,让他们可以安心完成整个课程。

 

回港留港建港

 

获奖学生必须修毕指定课程,并承诺毕业后回港工作最少两年,或相当于获奖学金资助的年期(两者以较长者为准)。然而,督导委员会可弹性处理个别申请,决定是否在特殊情况下适当地延期执行或豁免有关承诺回港工作的规定。

 

我听说有个别人士对毕业生回港后的就业前景表示怀疑,但我必须指出,即使有关科目及行业目前在香港并非十分「热门」,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敢于创新的人。没有实际的行动跨出第一步,没有合适的人才,我们就不能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开创,有国际竞争力,香港以至内地都是青年人一展抱负的舞台。

 

这个新计划令我想起国家及香港都有不少成功人士的真人真事,他们都是曾经获资助赴笈海外,学成后回来为社会及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约80年前,钱学森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公费留学美国,主力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其后取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于一九五五年回国,长期担任研制航天器的领导工作,对提升国家的航天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有「中国航天之父」之美誉。钱学森的成就薪火相传,目前中国的航天实力全球排名第三,而卫星发射次数更是全球第一。

 

由此可见,拥有梦想、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青年人对社会的贡献往往是超乎想像的,他们的影响力不限于个人,也不限于这一代人。我相信,这个新计划不但可以资助有能力、有志向的香港学生追寻个人梦想,他们回港后也会对社会作出贡献,为香港带来一股新的动力,有利于本港以至国家的长远发展。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