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成长路 快乐儿童节
署理教育局高级课程发展主任(幼稚园及小学/小学)陈继耀
我们都希望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有人认为让小朋友上学时读书、学习,下课后游戏、休息,可能是其中一个追求生活平衡的方法。充分休息和睡眠固然重要,但不论是学习与游戏,或者是工作与快乐,两者不必相悖。
自二○○○年推行教育和课程改革至今,政府按部就班落实各项优化措施,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均衡的全人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过去十多年,喜见教育界同工与我们携手合作,当中有不少学校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举办富趣味的科学日、安排如设计摩天大厦、冲天直升机等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提出假设,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改善设计,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亦有学校以海洋保育作为常识科的专题研习,调配中文和英文科的相关课题于同月教授,并安排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作延伸阅读和写作。学生学会「可持续海鲜」的知识后,在视艺科以泥胶制作一个可持续海鲜饭盒,分享学习成果。小学在「愉快学习」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在孕育校园文化方面,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与各持份者共同建构和谐关爱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促进他们积极投入校园生活,从而提升学习动机。据我们观察,不少学校透过班制/跨级别活动、朋辈支援、服务学习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意见,建立尊重他人及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回顾教育改革的过程,包括改良各阶段的学生取录制度(小一、中一、中三及中四、大学)、活化及提供多元化课程、改善考评制度、增加学生的升学机会和弹性、加强对前线教师的专业支援,以及增拨资源推行其他相关教育政策等,目标都是为制度、教师及学生拆墙松绑,创造空间。
然而,教育是不断改善的过程。措施能否成功,不单在政策厘订和前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同样重要的是家长以至整体社会在文化观念上的改变,及实际行动的配合。
当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孩子要赢在起跑线」、「课外活动是功课的一部分,亦用来建立升学的学习档案」,除不敢茍同外,我们有决心改变这种扭曲的观念吗?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快乐是一个人从学习过程或成功解决难题中所产生的满足感,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学子的成长路上真的有必要强求「零功课」?为了有效学习,家课真的需要是枯燥无味的操练?我们正活在一个急速变化、资讯科技发达的社会,教育各持份者亦努力地与时并进,在学生学习与闲暇之间找出平衡点,当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信任和沟通至为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家长、学校和我们继续并肩,互相配合,坦诚反映、耐心聆听,为学生愉快学习、作息均衡及全人发展一起努力,释放学习过程中应有的正能量,令快乐儿童节的精神常存。
二零一六年四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