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教育课程与课改的关系
- 资优教育课程建基于教改及课改所共有的一个重要信念 —— 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及权利学习,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致力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 资优教育课程是以课改的原则及课程架构为基础,旨在充分发展能力较高的学生及资优学生的潜能。
- 香港资优教育采用的三层架构推行模式完全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第一层次全班式着眼于透过正规课堂内以科目为本的增润课程,一方面加强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同时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至于第二层次校本抽离式课程,则为能力相若的资优学生提供有系统的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潜能,配合「拔尖保底」的教育方向。
- 本港资优教育所强调的资优教育三大元素(即高层次思维技巧、创造力和个人及社交能力),恰恰与课改所提倡的九项共通能力及价值观和态度的培育一脉相承。
资优教育元素 | 共通能力 |
---|
高层次思维技巧 →
| 明辨(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研习能力
|
创造力 →
| 创造力
|
个人及社交能力 →
| 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
|
- 资优教育三大元素涵盖了三个重点发展的共通能力(3C's),即明辨(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创造力(Creativity)和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
- 课改提倡「学会学习」精神,资优教育亦鼓励教师有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资优教育所常用的多种学与教策略(如多元化的评估模式、恰当及多样化的提问技巧等)及学习方式〔如让学生多采用专题研习(关键项目之一)的方式学习。〕与课改建议的发展方向一致。
- 总括而言,资优教育是为了秉承课改建议,致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人尽其才,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多元潜能。
对资优教育普遍存在的迷思
- 对资优教育认识不深的人士,普遍存在一些误解,本节将尝试解读这些迷思。
对资优教育的普遍看法
请细心阅读以下有关资优儿童及资优教育的常见问题,并圈出您的意见。
1 | 资优教育只应该照顾资优学生。 | 同意/ 不同意 |
2 | 每个学生都是资优的 | 同意/ 不同意 |
3 | 资优儿童都是天才。 | 同意/ 不同意 |
4 | 资优天赋为资优学生带来特别愉快的人生。 | 同意/ 不同意 |
5 | 智力评估是辨别资优学生的唯一工具。 | 同意/ 不同意 |
6 | 资优学生体弱多病。 | 同意/ 不同意 |
7 | 资优学生能独立自学,教师不必留意及协助他们学习。 | 同意/ 不同意 |
8 | 只有资优教师才适合教导资优学生。 | 同意/ 不同意 |
9 | 每一个资优课程均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 同意/ 不同意 |
10 | 资优学生在情绪困扰和不愉快的心理境况下成长。 | 同意/ 不同意 |
11 | 资优学生是课室中的「问题学生」。 | 同意/ 不同意 |
12 | 资优学生在能力相若的组别中学习,其潜能将得以发挥。 | 同意/ 不同意 |
迷思解读
为使教师能对资优儿童的特质及资优教育有更客观的认识,以下是对上列问题的解读:
迷思 | 解读 |
---|
1 | 资优教育只应该照顾资优学生。 | - 本港的资优教育政策是采用三层推行架构模式,此模式既可照顾全部学生,亦提升资优学生的潜能,本着「资优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资优化」的信念,以校本方式全面、均衡地培育资优学生的卓越潜能。
|
2 | 每个学生都是资优的。 | - 每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潜质。
- 潜质能否演变成资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家庭培育、教育、朋辈影响、就读学校的资优教育政策及方向等)是否有适切的课程。
|
3 | 资优儿童都是天才。 | - 所有天才都是资优,但资优的人并非全是天才。
- 资优学生并非个个天才横溢,但他们都有特别的学习需要及卓越的潜能有待照顾和发挥。
- 「资优」与「障碍」是可以并存的:有部分有特殊学习需要(如过度活跃、读写障碍)的学生同时也是资优学生。爱迪生、爱因斯坦、篮球好手「魔术手」庄逊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
|
4 | 资优天赋为资优学生带来特别愉快的人生。 | - 资优学生未必会特别快乐或不快乐,关键在于师长能否适当引导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 资优学生自我期望高,甚或是完美主义者,故此需要学习适当地订定合理的自我要求。
- 资优学生能意识到自己与同侪在能力或思维上的不同,因而可能产生强烈的疏离感,师长须按需要安排适当的社交或相关培训活动。
- 教师须观察有情绪问题的资优学生,及早暸解他们的情意发展,使他们能全面地成长。
|
5 | 智力评估是辨别资优学生的唯一工具。 | - 智力测验是辨别资优学生的方法之一,智商不能完全反映不同潜能的资优学生。
- 智商测验较容易对资优学生造成标签效应。
- 未满五岁的幼儿在说话及表达能力方面尚未成熟,为这类幼儿进行智力评估,将有损评估结果的效度与信度。
- 辨别资优学生应力求多元化。行为量表、教师及家长观察、同侪评估及自评等,为鉴定资优学生提供了更准确及全面的资料。
|
6 | 资优学生体弱多病。 | - 资优学生的资优禀赋不会影响他的体格。一般而言,资优学生在体质上与一般学生无异。如学生只偏重有兴趣的范畴,也可能忽略体能发展。
|
7 | 资优学生能独立自学,教师不必留意及协助他们学习。 | - 资优学生能独立自学,但教师的照顾及引导不可或缺。
- 一般课程的教学内容只照顾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涵盖范围未必能顾及资优学生的需要。
- 资优学生对没有挑战性、已明白的课题或重覆练习会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低落。
- 教师犹如明灯。资优学生的特别学习需要若得不到适当的照顾、课程如不作调适,他们的潜能将可能永被埋没。
|
8 | 只有资优教师才适合教导资优学生。 | - 曾接受资优教育培训的教师能协助学校推动资优教育。
- 在学校推行资优教育,教师需在资优教育方面接受培训,以加深他们对资优学生特质的认识及对资优教育最新理论与推行模式的暸解。
|
9 | 每一个资优课程均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 - 资优课程是否合适需视乎个别资优学生的能力与特质而定,每一个学生均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需要。
- 学校必须因应资优学生的个别能力,在资优课程的内容及程度、涵盖范围、教学进度等各方面作出恰当的调适。
|
10 | 资优学生在情绪困扰和不愉快的心理境况下成长。 | - 资优学生如一般学生一样可能有情绪问题。资优学生有时甚至会有一些有别于一般学生的情绪困扰。
- 若资优学生得到教师适当的辅导和协助,而其潜能又得以发挥,资优学生也能够愉快地成长。
|
11 | 资优学生是课室中的「问题学生」。 | - 一般课程内容未能满足资优学生的求知欲,致使他们破坏课室秩序,甚或与教师抗衡,以获得他人的注意。
- 及早辨别资优学生,暸解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以发挥他们的潜能,是让他们愉快、有效学习的关键。
|
12 | 资优学生在能力相若的组别中学习,其潜能将得以发挥。 | - 资优学生未必满足于一般的课程内容及传统的课室教学模式。
- 在能力相若的组别中学习,资优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以满足,亦能发展他们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 教师可引导资优学生掌握与不同能力的同侪协作的技巧,以提升他们的社交及领导能力。
|
香港资优教育的经验
- 资优教育工作初期由教育署的心理辅导组负责,以辅导方式为有学习困难或行为、情绪问题的资优学生提供服务。一九八八年,该辅导组开始在学校假期期间,为一些资优而又没有严重情绪行为问题的小学生,举办一些增益课程和「创思小组」活动,旨在透过不同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解难能力、提升自我认识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教授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及培育自学精神。同时,社会人士及家长亦开始关注到香港的资优教育,社会上陆续出现了推广资优教育的团体。
- 一九九零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第四号报告书(简称「报告书」),探讨了资优儿童的定义和教育需要,并为香港资优教育的发展勾划出方向。报告书引用美国联邦教育局对资优的定义,肯定了多元化的资优定义,报告书指出香港已有非主流学校及团体提供课程培训在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运动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因此提出香港应首先致力发展及培育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在主流学校发展相关的校本课程,而不是将资优学生集中在特殊学校。
- 教育署于一九九二年进行了两项资优研究工作:分别是「制定鉴别资优儿童的工具」及「香港资优儿童在小学的分布和教育需要」;并于一九九四年开展一个为期三年的「学业成绩卓越学生校本课程试验计划」,在全港十九间自愿参与计划的小学推行校本资优课程。此外,教育署亦根据教统会的建议于一九九五年底成立「冯汉柱资优教育中心」,为香港资优教育提供支援服务和资源。
- 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于一九九六年成立了一个专责小组,负责发展香港资优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举办资优课程教师培训活动、支援学校推行校本资优培育计划及管理「冯汉柱资优教育中心」。
- 为了加强香港资优教育的发展及培育学生的多元才能,教育署于二零零零年制定了香港资优教育政策,拟定了资优教育的三层推行模式(香港教育署,2000),并推行了一个为期两年半(二零零零年九月至二零零三年二月)的群集学校资优计划,在全港三十间中、小学试验以上的资优教育三层架构推行模式。
- 为推动资优教育的发展,教育局资优教育组的网站载有不少有助学校发展资优培育课程的资料和其他有关资优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和课程示例,供学校参考。
- 此外,教育局为协助学校落实教改,自二零零零年起先后推出一系列报告书及课程指引、课程示例等。这些指引是推行资优教育的基本参考文件,而基础教育课程指引第四册《有效的学与教策略 —— 实践求进》,更罗列了照顾资优学生的特定措施。
校本资优培育课程的重要性
(参考香港资优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主导原则」)
香港资优教育采用校本方式推行,论据如下:
- 贯彻教育统筹委员会一九九零年第四号报告书的建议;
- 教育的理想是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学校应为校内资优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
- 日常课堂如果能渗入资优教育元素,便是培育学生潜能的好地方。因此,推行校本资优教育,更有利于发掘及培育学生的潜能;
- 在主流学校学习,可减低资优学生因就读特殊学校所带来的标签作用及压力;
- 校本模式更能够照顾资优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给予他们与一般学生共处的机会,避免他日踏入社会后在适应群体生活时遇到困难;
- 资优学生在主流学校学习,不仅可提升整体学习气氛,而且有机会发挥领导才能,并贡献学校,为将来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作好准备;
- 「学业成绩卓越学生校本课程试验计划」、「群集学校资优计划」及资优教育组推展「种籽计划」的经验,已引证以校本方式推行资优教育的正面效果;
- 顺应采用校本模式的教育发展大趋势,俾使学校因应本身的优势和特色,更适切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