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在推行校本资优培育课程中的角色十分重要,无论在校政、师资、行政配合、与家长沟通、资源运用等各方面,学校领导都必须关注所作的相关安排。
为开展校本资优培育课程,学校需要检视现况,并作出适当的定位,其中包括:
学校须因应本身的办学宗旨和目标,配合香港的资优教育政策,藉以制定校本资优教育计划。
为推展校本资优培育课程,学校应设立专责小组,并考虑推动专责小组与其他行政、学科或功能小组配合,避免产生工作重叠、小组成员角色混淆或负荷过重等问题。
师资是有效地推行校本资优培育课程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领导层须分析校内师资情况,包括教学人员的数目、资历、在学科及非学科方面的专长、教学与带领活动的经验、对资优教育的认识及承担。
学校在推行校本资优培育课程之前,须初步检视校内学生的特质和学习需要,并可考虑家长的诉求,继而构思如何配合学校,作为制定校本资优培育课程计划的依据,然后草拟校本资优教育的政策和目标。
校长在推动校本资优培育课程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校长须注意的事项如下:
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形式最为理想。如因时间、资源等所限,可按学校的情况订定培训范围的优次。
鼓励资优专责小组成员参加大专院校或教育局举办的有关资优教育的课程。
邀请大专、志愿机构到学校主持讲座及工作坊。
组织考察团到外地参观资优教育的实施情况,并在校内安排跟进活动(如向全校教职员汇报考察情况、邀请各成员分享经验、根据参观所得设计校本资优培育课程并在校内试教等)。
假如校内只有极少数教师认同资优教育,校方可聚集志同道合的教师,先由少数教师的培训作起点,其后逐渐推展,并增加参加培训的人数。学校领导亦可拨时间在校务会议中分享资优教育理念,作为培训的起点。
校董会可考虑拨款或设立基金作校内培训之用,一方面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实质支援,另外亦可产生鼓励效用。
其他注意事项
课程计划可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短期计划可以是学年计划。至于中期及长期计划推行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各校的实际情况。譬如学校可以厘定为期三年甚至五年的中期目标,三、五年之后则为长期目标或远景。
应谨记不要忽略弱势社群,如新移民、身体弱能或家境清贫但表现优异的学生,以及一些没有卓越表现但被评定为智能优异的学生。
- 初选 - 成立校内「人才库」(Talent Pool)
- 初选对象的范围应较广泛,目的是网罗校内所有能力较高及资优学生,以成立「人才库」。学校可根据「人才库」的学生名单,有系统地运用校内外资源,照顾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 「人才库」的对象必须多元化,以吸纳学业成绩优异、具特殊才能和智能优异这三类学生,而不应局限于其中任何一类。「人才库」的学生总人数可占全校人数约百份之十五。学校亦可因应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素质,调整这个比率。
- 选入「人才库」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参加一般的增益活动,即2 C层次的基本课程,例如:
- 探索活动,包括参观、讲座等;
- 基本学习技巧,例如阅读、记忆和笔记技巧;
- 基本研习技巧,例如运用资讯科技搜集资料的技巧、撰写报告的技巧;
- 基本思维技巧、创意思维技巧;
- 基本情意教育的培训,例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
- 复选
- 复选的目的在于辨别「人才库」中哪些学生的能力较优异或具有特别专长。学校可根据复选的结果,为这些学生安排不同的课程,例如:
- 参加一些较深入的课程,即2 C层次的进阶课程;或
- 参加一些更专门的培训,即2 D层次专门课程,例如:数学深造组、创意写作研习班。
- 如有需要,还可以安排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即3 E层次的课程。
- 至于在正规课堂内,学校须确保这些有特别专长的学生能够在专长的学习领域或范畴得到1 B层次的课程增润。
未能通过某一次复选的学生,仍可参加2 C层次的基本课程,并有机会透过日后的复选再次获得推荐参加不同的课程。
- 补选
补选的目的在于确保一些在初选阶段未被辨别的能力较高及资优学生不会被遗漏。
为专责小组的成员每周安排共同的空堂,以方便成员进行集体备课。
编排一些共同教节,让有意进行协作教学及同侪观课的教师顺利推行上述活动。
由于根据课改建议,各学习领域有某个比例的弹性课,学校可考虑利用这些课时空间,引入与资优教育三大元素相关的新课程,如「创意思维课」、「生活教育课」等。在这些课程中,教师可留意表现突出的学生,考虑日后为他们安排深入课程作抽离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