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政策正面睇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正面睇

 

歷史教育   讓一切討論回歸教育專業 

 

課程發展議會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視及修訂兩科歷史課程,經過多次專業討論後提出了是次的修訂建議。然而部分人士卻對修訂中史科課程的目的及內容有不同揣測,現逐一解釋,以正視聽。

 

古今並重 人人必讀          

 

是次修訂,旨在解決實施舊有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不教文化史、略教或不教近現代史、學習內容過度沉重、課時不足等。因此專責委員會設定「古今並重」為修訂課程的原則,設計以每年五十課節能完成的課程;並且貫徹課改以來每個學生必須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的要求,每星期有約兩課節學習相關的內容。

 

治亂興衰同為中國歷史重要一環 

 

有意見指修訂課程只強調盛世、民族融和,而刻意減省國家衰落、人民起義的部分。是次修訂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及全面的課程,讓學生不單認識中國的政治演變,也了解國家的文化特色及香港相應的發展情況,並同時兼顧實際課節的限制。舊有課程內容繁多,無法完成教學已是不爭的事實,專責委員會因此建議整合舊有課題,提煉國史的精華部分,這是符合常理的處理方法。現時建議以學習重點凸顯每個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如秦漢的統一國家建立、南北朝的民族融和、隋唐的社會開放等,都是從這個目的出發,而非刻意高舉盛世。事實上,在中國歷史講及「治」與「興」,必會以上一個朝代的「亂」與「衰」為背景,例如探討明朝的建立,必然會論及元代的衰亡。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若教授每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和當中每個人物,豈不是重複實施課程時課節不足的老問題?

 

香港發展  配合課程編排脈絡 

 

有意見認為教育局在修訂課程大綱中刻意刪去「六七暴動」、公屋改革、「六四事件」等重要歷史事件,有意使香港發展的歷程成為中國歷史的附庸。中史課程自然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線,而歷史科的建議範圍也包括香港歷史,相關的課題會在兩科適當分工,避免重複。現時兩科的諮詢文件主要就課程架構、大綱等修訂方向收集意見,待第二次諮詢時自會提供所有課題供教師參考。至於「六四事件」,即使在現時的課程指引中沒有列出,但各家出版社的教科書也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部分中有說明。這部分現時並沒有建議修改。

 

加強文化史 全面均衡的中史教育

修訂課程期望學生能立體地認識國家的歷史,建議政治演變內容佔整體課時65%,而文化特色則佔25%,香港發展佔10%,絕非重文化史、輕政治史。諮詢文件內課程大綱羅列的課題教學內容深淺有別,涉及的課時亦不盡相同。就建議的整體課時安排而言,政治史仍是修訂課程的主要內容。

 

均衡學習   學會學習

 

教育局一直要求學校提供約每周兩教節,或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總課時的四分之一,以照顧不同校情。扣除一般考試及測驗的時間,每年約有五十節可供教學之用,修訂課程乃以此為基礎來編排課程。學校在時間表上的安排各有不同,有學校是五天循環周,有學校是六天循環周,有些每日八節課,有些九節。若學校能為中史科課時提供超過每周兩教節,教師可以利用選擇課程中建議的延伸部分;如稍有不足,教師亦應按課程的精神,適當地予以調適,或以專題研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以達成課程目標。在教師的適切指導下 ,學生也可以逐漸學會學習。

 

以莘莘學子利益為依歸 從教育專業提出意見 


為期一個月的諮詢已經開始,歡迎持份者就修訂建議提出意見。待整理後,教育局將於二○一七年中旬就課程的具體細節及推行安排進行第二次諮詢,修訂後的課程將於明年下旬公布。

 

二○一六年十月二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