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政策正面睇

 

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正面睇

 

自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委員會)在十一月七日向教育局局長提交最終報告後,不少團體和人士認為有關建議未能全面針對問題,並分別提出意見,例如要求政府為學校提供額外人手、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強為學生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推廣多元出路、加強對家庭的支援等。其實,委員會在諮詢過程中,已就相近的意見作出討論,很多亦已歸納為最終報告的建議。至於外界批評委員會沒有要求教育局檢討教育制度,這說法對委員會並不公允。

 

事實上,儘管經實證分析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學生自殺的成因是源於教育制度,委員會仍建議教育局應檢視教育制度的有關部分,包括協助學生及青少年提升處理壓力的能力,讓年輕人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限制,以及發展個人潛能,而教育制度整體上亦應重視非學術範疇的成就,讓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天賦和能力得到認同、讚許和發展。

 

教育局十分關心學生的全人發展,並一直按需要持續檢視教育制度的不同部分,提升教育質素,減輕師生不必要的壓力,近年已致力精簡和優化課程內容和考評制度,提倡減少功課量及去除機械式操練,增加學生的多元化升學機會,鼓勵大學取錄在學術以外有卓越表現的學生等。相關措施包括:

 

- 教育局自二○○九年實施新學制起,為全港學生提供12年免費教育,高中學生只需參加一次公開考試。

- 新學制打破了過往文、理、商過早分流的情況,讓學生能按興趣和能力選科,學生能更順暢地銜接多元化及多元進出的升學和就業途徑。

- 二○一二至二○一五年間進行的新學制檢討,提出的一些建議已分階段實施,為師生釋放空間、穩定學校生態以助教師專注教學和輔導學生,建議包括增加課時彈性;精簡、優化或更新課程內容;釐清課程內容的深廣度;優化大部分科目的校本評核安排,並在十個科目不實施「校本評核」;整體課程架構和公開考試評級機制維持不變等。

- 在二○一五年十月,教育局向學校發出「家課與測驗指引 ─ 不操不忙 有效學習」的通告,重申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而評估不應過分着重單以紙筆形式進行的測驗和相應操練,或偏重操練式的家課。

- 我們會繼續全力發展生涯規劃教育和相關輔導服務,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向,協助他們訂立及有目標地發展未來的升學就業途徑,並將事業/學業抱負與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連結。

 

就最終報告的建議,教育局亦已落實以下措施,包括在全港中小學舉行「好心情@學校」計劃,推動學生心理健康;鼓勵學校在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內,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元素;製作以「拉闊角度 放開心情」為題的短片及聲帶,向年青人宣傳正面思維。此外,醫院管理局亦與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合作,推行「醫社教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到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教育局將於短期內推出措施,包括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的工作;進一步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為他們提供適時支援及轉介;亦會加強精神健康服務的轉介機制和醫護界與教育界之間的溝通,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獲得適時和合適的支援及治療。

 

教育局會繼續詳細考慮委員會的建議,並會與相關部門及各持份者保持溝通,研究如何盡快落實有關建議。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