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局中人語

共融社會 從教育開始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不同的種族、宗教,以至語言在這裡相遇,和諧共處。學會理解、尊重、欣賞跟自己不同的文化,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邁向共融的基礎。為此,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讓每個孩子以開放的態度,彼此接納,互補長短,把差異轉化為學習資源,是我們的願景。

 

  融合教育政策是達至願景的重要途徑。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主流學校,與同齡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並因應他們的不同需要,提供適切的輔導及支援。為了解全校參與、三層支援模式的推行情況,我們到訪不同的學校,通過觀課,與校長、老師和同學交流,見證融合教育政策落實,發現大家的願景相近,但辦學各有特色,各自閃耀著處理不同文化學生的教學亮點。

 

  前兩天,我們訪問了屯門區一所開設25班的小學,全校六個年級,共收錄了50名有特殊學習需要、40多名學業稍遜的同學,當中包括讀寫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全校學生近600人,其中有不少非華語的學生,孩子們不分你、我、他,一起在共融的環境中學習。

 

  學校採用啟發潛能教育,上下一心,以開放接納的態度,欣賞個別差異,致力建立共融校園文化,讓不同族裔、不同背景、不同學習需要的同學愉快學習,一起健康成長。

 

  探訪所見,老師想方設法,細心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與困難,用心設計教學以回應他們獨特學習需要,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把差異轉化為學習資源,讓不同特性的孩子共同探究、互相幫助。針對少數族裔孩子學習中文的難點,學校研發應用程式,設計遊戲,引發興趣,提高學習成效。學好中文,有助他們盡快融入學校、融入主流課程。對於有讀寫障礙的同學,學校安排小組個別訓練,配合言語治療師、教育心理學家,設計小組輔導活動,例如應用積木遊戲,提升自閉症同學的社交及溝通技巧。

 

  除了觀課,還有同學的天才表演,最感動的是小二班同學送給我的「小魚拼畫」,他們圍著我,雀躍的告訴我,哪條是自己畫的,每一條都不一樣,組合成一幅多姿多彩的魚世界,好美。

 

  我們非常關注及重視融合教育的實施,無論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抑或非華語學生的學習機會,都不應被忽略。然而,事實告訴我們,成功推行融合教育,要社會不同持份者的共同協作。教育局審時度勢,制定適切的政策、提供學與教的資源;學校營造合適的學習環境,提供學與教的條件;教師持續進修,正確認識、了解不同學生的特性,提供適切的教學技巧和輔導方法;家長的接納和配合;社會人士和非政府組織扮演諍友角色,提供優化政策的意見。

 

  我們期望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更期待一個有不同光譜的社會,不同顏色精彩紛陳,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在共融的教育政策下健康成長、發揮所長。

 

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