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發揮香港高等教育優勢 建設大灣區國際化基地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

 

  正如《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機遇。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相繼開通,區內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將加強連繫。把握契機,善用優勢,推動香港的教育、科研及人才發展,進而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化教育基地,以及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正是特區政府及高教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香港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4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卓越的學術及科研水平備受國際肯定。我早前亦參觀過香港大學的「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科硏成果包括開創重要的新穎化學體,以及發展符合環境友善原則的綠色化學。本地大學若能善用大灣區的機遇,加強與區內高校的聯繫、交流和合作,必定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事實上,香港的高等院校已經與內地的院校密切合作,包括透過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式,增進相互了解。截至二○一七年十一月底,香港與內地及澳門的高校共有1 417個正在進行的學術研究合作項目,其中與廣東省和澳門院校的學術研究合作項目多達333項,佔整體合作數目約25%。
  
  此外,現時香港已有六所高等院校在深圳開設產學研基地或研究院,隨着大灣區的發展,香港可將本地大學的科研成果於區內進行技術轉移和商品化。就此,我們將致力加強粵港澳科研人才交流互通,接下來可利用粵港澳三地優勢學科,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及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以進一步推動各類研究創新合作平台,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功能。
  
  教育局亦非常重視和支持本地大學與內地高校結盟以推動學術及科研合作。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各相關教育部門的協調推動下,香港的大學於二○一六年底與廣東省及澳門的高校創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短短兩年間,三地共28所成員院校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舉辦年度校長論壇、在聯盟框架下成立「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及「粵港澳超算聯盟」、統籌各項學術交流活動及科技成果展覽,充分發揮匯聚三地高等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大灣區內高校合作開啟全新局面。我們將借助聯盟的合作,整合三地高校的優勢,並鼓勵不斷協同創新,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準。
  
  在職專教育方面,職業訓練局(職訓局)正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 在課程開發、師生交流、專業培訓等方面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職專教育,培養人才為行業服務。其中,在電機工程的範疇,職訓局與深職院合作開辦全日制電機工程高級文憑課程(電氣服務)課程,招收香港學生就讀。學生在職訓局屬下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畢電機工程高級文憑第一年的課程後,會到深職院修讀兩個學期,畢業同學將可獲發兩地學歷証書。此安排能增強同學在大灣區的競爭力,讓他們有更廣闊的就業選擇。
  
  高等教育是社會人才之源,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提升學術水平,可為香港、大灣區以至國家培育人才。香港多所專上院校均已在大灣區城市展開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包括位於深圳市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珠海市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在不偏離院校本身於香港的核心工作的原則下,教育局支持更多香港的大學和院校在大灣區辦學,充分發揮香港高教界的特點及國際化的優勢。這亦有助吸引國際知名的教育機構在大灣區辦學,促進具高學術水平的研究在大灣區內進行,把大灣區打造成國際化教育基地,為香港的學生開拓更多協同創新的機遇。

 

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