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香港中學校長會「香港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方案』研討會」發言全文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五日(星期五)

香港中學校長會「香港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方案』研討會」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先生發言全文

 

 

前言

 

 

我在二零零七年上任後與業界人士會面,他們不約而同地首先提出的,是對教學語言問題的關注。大部分人士都認同母語教學令學生在學習上有裨益,但亦有意見反映現行的教學語言政策令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減少,引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事實上,我們近年來不時聽到社會上有人士認為學生的英文水平下降。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城市,在推動國家繁榮進步方面,擔當一定角色。我們要維持和鞏固香港在這方面的角色,必須培養一群具備良好英語水平的學生。我們會致力優化小學的英語教學,打好學生的英語根基。我們現正檢視各項英語教學措施的成效,務求更有效地調動資源,進一步優化英語的學與教。此外,我們還須克服社會缺乏英語環境的困局,透過在中學營造英語環境,增加學生在初中開始多接觸學科英語的機會。

 

 

在過去數月,我就我們的構思與持分者討論微調教學語言的方案,當中包括在座各位學校議會代表。大部分持分者都認為需要微調教學語言政策,並支持微調的目標及整體方向。在七月中旬,我們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匯報微調的初步方向,並得到當日絶大部分出席團體的支持。今天,我十分感謝各學校議會及校長會提供機會,讓我簡介政府有關微調框架的初步看法,聆聽在座校長及同工的意見,並直接回應你們關注的事項。

 

 

微調的目的

 

 

制定政策,首先一定要問「所為何事」。經過幾個月來多番與不同持分者的討論,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      大多數持分者都認同需要微調教學語言,而微調的目的是要讓不同能力、進度和需要的學生,循序漸進地在初中階段,在學科上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以順利銜接在高中及大專以英語學習的階段;

 

 

(二)     大家亦希望微調後,過去學校被二分為「英中」、「中中」的情況能逐漸演變成多元化模式的校本安排,以便讓母語教學政策在穩定和健康的環境下繼續發展;

 

 

(三)    持分者亦指出,在保障學生有效學習的大前提下,微調需要有秩序地進行。換句話說,即是有條件地讓中學專業自決,以便學校享有更多自主及發展空間,因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學校情況(包括教師能力、支援配套等),從而選用合適的教學語言。

 

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檢討

 

     

教育統籌委員會(教統會)曾在二零零五年,就中學教學語言政策進行全面檢討。持分者肯定了母語教學的效能,亦大致同意學校在初中採用英語教學須符合一些先決條件。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學生能力」、「教師能力」和「學校支援配套」。

 

為了加強中中學生的英語語境,教統會提出讓中中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然而這些活動在中一、中二及中三佔英文科以外的總課時,分別不能多於15%、20%及25%。

 

 

如何微調

 

 

我們以二零零五年教統會檢討後提出的三項先決條件作為骨幹,擬訂微調框架。在我們的構思中,我們會賦予學校彈性,讓學校在符合三項先決條件的大前提下,以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的多元模式,訂定專業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目的是讓初中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接觸學科英語的機會,有利銜接高中和專上的學習階段。

 

 

我們屬意的微調框架大致如下:

 

 

  • 我們對教統會建議的「學生能力」的要求維持不變。然而,我們建議取消中中、英中的二分法。我們的初步看法是,我們會根據學校在過往兩年經「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獲派的中一學生數據,以每班85%的學生屬「前列40%」為基礎,以決定學校在中一有多少班可以完全享有彈性,採用專業校本自決教學語言安排,即是我們會將教育同工通稱的「開班」數字告知每間學校,作為學校專業規劃教學語言安排的軟指標。故此,我們不會硬性規定學校必須一刀切地在這些班別採用全英語授課。學校可以按本身的情況、在每一班別內按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需要,以及老師和其他支援配套,採用任何形式包括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的模式,選用合適的教學語言。
  • 在其他班別,學校須以母語教學為主。然而,我們會加強英語的語境。我們的初步構思是讓學校在中一、中二和中三每級劃一在總課時中,除英文科外,以不多於25%的課時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接觸學科的英語。我聽到有學校提出希望我們能進一步給予他們彈性,容許在總課時中,除英文科外,以不多於25%的課時採納「分科」安排,在個別科目以英語授課。我對這項建議持開放的態度,傾向容許學校一些彈性。我會繼續聆聽各持分者對這方面的意見。
  • 大部分持分者都認同及支持有關「教師能力」的要求,以確保教學質素。我們會繼續按照教統會報告書所定下的英語資歷要求,維持不變。
  • 我們會要求學校將教學語言的安排呈報教育局,並清晰地向家長和公眾交代。如有需要,我們會考慮在落實微調的初期要求所有學校以統一的方式發放資料
  • 在監察方面,教育局會按現有的機制進行校外評核和重點視學,以幫助學校檢視成效。若發現違規的學校,我們會向公眾公布。

 

 

持份者對微調教學語言的關注

 

 

近日,部分學校議會對上述多元校本安排其中的「分班」安排表示關注。我必須強調,大家稱為「分班」安排,只是方案中的一個環節,我想強調「分班」絶不是學校唯一的出路。我們亦沒有要求學校開設坊間所謂的「英文班」,因為即使是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班別,學校亦不一定要採用全英語授課,學校可以因應情況及配合學生需要,靈活採用分科、分組、分時段的不同模式以英語教學,因此,我們將可預見不同學校會有不同的選擇及組合。

 

 

大家試想想:在某所開辦5班的學校內,學校在學生學習利益的大前提下,採用適切的校本教學語言,在不同班別採用不同比例的母語或英語教學,而同樣情況再擴展至全港400所公營中學,校本的教學語言安排必會更配合學生的能力。當然,我們不能立刻消除「標籤」效應,但有關的標籤效應肯定不會如以往十年在「中中」、「英中」二分法下的明顯和強烈。事實上,我們曾諮詢個別中中在微調方案實行後的校本措施。約有60%的中中回應,而當中只有一所學校計劃在初中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班別中,以英語全面教授所有科目。按過去收生數據,我們亦留意到在那些會有一班或以上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學校當中,有40%明確表示只會在某些科目以英語授課。

 

 

政府與業界的共同承擔

 

 

作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我當然希望所制定的政策能得到社會上每位人士的認同。然而,教學語言從來都是具爭議性的課題,涉及的持分者眾多,要達到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效能和「母語教學,中英兼擅」這目的,我們必須有秩序地推行微調,盡量平衡各方的意見和需要。我相信大家都同意,持分者的意見或許有異,但大家最終的目標是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

 

 

微調能否成功,學生能否得益,實有賴在座各位校長和其他教育同工能否與我們一起抱着同一目標、朝着大家的願景,專業地向前邁步,為學生的福祉共同作出承擔,我期望在明年一月中旬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的方案,再諮詢大家有關的細節,務求在明年年中前能敲定有關安排,以便在二零一零/一一學年實施。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