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感知肌能訓練(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綱要 - 第五章 - 感知肌能訓練學生的進度評估簡介

 

5.1 評估的目的

5.2 評估的焦點

5.3 評估的步驟

5.4 評估課業、評估項目與評估策劃

5.5 評估方法舉隅

5.6 判斷學生表現的準則

5.7 評估紀錄及成績報告

 

評估是「感知肌能訓練」有效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考核學生的學習進度,監察學生的身心發展,找出長處和弱點的一個教學步驟。透過評估,可以知道學生在「感知訓練評估是「感知肌能訓練」有效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考核學生的學習進度,監察學生的身心發展,找出長處和弱點的一個教學步驟。透過評估,可以知道學生在「感知訓練 」、「肌能訓練」、「感知和肌能活動的配合」、和「與空間關係有關的認知概念」四個範疇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獲得更多有關學生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展和所達水平,找出他們的長處和弱點,從而幫助他們求取進步。

評估是根據標準參照原則,評核和描述學生學習的表現,目的在考慮學生是次評估與基線評估或上一個階段評估間的差異,來顯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度,因此,焦點是在學生自己的進步,而不在把他們排列名次來作比較。評估分進展性和總結性兩種,進展性評估是用來鑑定學生的學習基線,評鑑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這種評核是經常性的,因此內容是針對教節內容而較精細,目的是協助學生改善學習。同時,也可協助教師改善教學。總結性評估通常是在一段時期的末段進行(例如:學年末或學期末),目的在顯示學生在該階段所達的水平。

 

5.1評估的目的

總括來說,評估的目的如下:

 

(1) 鑑定學生在感知肌能訓練方面的學習需要
(2) 找出學生已達到或尚未達到的學習目標
(3) 幫助教師編訂感知肌能訓練的教學計劃
(4) 作為提供學生學習進展報告的基礎
(5) 作為教師一項持續教學檢討的工作
(6) 作為小組教學的參考
(7) 作為整校教學策略安排的指引

向上

 

5.2 評估的焦點

在不同學習段落,評估的目的會有所不同,因此評估焦點也不同。

初步或基線評估旨在估量學生已能掌握技能的水平或已有知識,瞭解學習基線,因此評估的焦點應以學生的過往學習歷程,新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個別發展為依據。附件二附件三初步或基線評估旨在估量學生已能掌握技能的水平或已有知識,了解學習基線,因此評估的焦點應以學生的過往學習歷程,新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個別發展為依據。附件二及附件三歸納了醫學界的研究結果及香港前線特殊教育同工的觀察,而列出學生的成長發展進度表及學生發展遲緩的重要訊息,除可為特殊學校提供成長進度的基本評估參考外,亦希望在普通學校任教的教師及家長們,也能及早識別學生的個別能力,以幫助他們在感知肌能方面的發展。

 

進展性評估的主要目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監察學生的進度,以調節教學重點和策略,所以評估應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而作出。這些學習目標和重點是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而訂定的。至於總結性評估的焦點則在概括及較全面的角度反映學生在指定學習段落的達標程度。

 

向上

 

5.3評估的步驟

根據有需要接受感知肌能訓練學生的學習特性和目標為本課程評估的原則,感知肌能訓練評估的步驟如下:

(1)通過初步評估,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已能掌握或下一個仍未掌握的技能,目的在鑒定學生的學習基礎,釐定他們學習的起步點。以便能更明確及有效地擬訂學習基線。
(2)根據收集到的測試數據來訂立教學目標、重點和內容。
(3)選取教學法和教材以及評估方法,並編訂教學計劃。
(4)推行各項預定的教學策略,以期達到所擬定的學習目標。
(5)通過進展性評估進行持續的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業和練習,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檢討他們的進展情況及學習成效。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評估資料,修訂學習策略、學習內容或學習目標。
(6)在各學習階段完成後所進行的總結性評估,目的是要對學生的表現及學習的進度,提供一個全面而扼要的報告,反映學生所達水平。這些資料可作為策劃下一階段學習的基礎,同時亦可作其他的用途,例如替學生編組,按學生的特殊需要考慮應用特別的輔助用具或教具等。

評估的步驟

 

向上

 

5.4 評估課業、評估項目與評估策劃

感知肌能訓練的進展性評估是可以通過課業及評估項目而進行的(附件四)。評估課業有明確的考核目的,依據各學習範疇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而設計,並通過一個情境來衡量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表現。評估項目(指非課業或不需配合情境的評估題目)則用來測試學生有關感知肌能訓練某些項目的知識和能力。

 

每個評估課業或項目應訂有不同的評估重點,而每個評估重點都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其重要性也有次第的分別。教師應依據各評估重點所占比重來設計評估課業或項目。

 

教師須在每個學習單元或單位中,在不同的進展階段,設計若乾個評估課業及評估項目。而每個評估課業或評估項目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評估重點。因此,這些評估重點應該建基於該學習單元或單位的學習重點。

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同時考慮如何評估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表現。感知肌能訓練與其他科目不同處是:那些需要接受感知肌能訓練的學生往往是能力稍遜的。他們的進展較緩慢,而且不明顯。策劃評估的時候,要註意以下幾點:
  • 將有關的學習重點或學習重點細目仔細分類,作為評估的基本單位。
  • 針對個別的評估重點,擬定評估的模式及選取有關的評估課業或評估項目。要註意的是評估學生的表現或成就,所用的模式不是以書寫為主,而是要觀察他們的表現、學習過程、完成的速度和準確性等。
  • 鑒定在每個評估重點中學生的預期表現。
  • 訂定判斷學生學習表現及水平的準則。
  • 擬訂評估的適當時間、次數及進行評估的形式。
  • 統一記錄的方法、內容及紀錄表的格式等等。
  • 配合全校的紀錄學生的制度,以求可提供個人、級別或整校同學在學習上的增值。

向上

5.5 評估方法舉隅

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師在日常課堂中,可以觀察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或在學習課業及有關的活動中,也可以考查學生在各學習範疇的表現。評估應以標準參照設計,利用多元化的方法,例如抽樣測試,模仿等等全面評估學生在感知肌能訓練各範疇的學習進展。

感知肌能訓練各範疇的評估方式正如上段所描述是和其他科目的評估方式大同小異,下列是一些例子:
  • 觀察課室內學生的學習過程並詳細記錄下來。
  • 進行課室內的小測驗,例如要學生依指示完成一項工作或動作。
  • 和學生自由討論,留意學生對概念的瞭解程度。
  • 使用特製和配合小步子的練習和課業,除了成果外,也要留意學生在整個過程進行中的表現。
  • 除規定的評估外,教師、其他工作人員及家長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學生的表現。
5.6 判斷學生表現的準則

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應該根據標準參照的原則(即學生實制能達到的表現)來判斷。在感知肌能訓練科中考慮學生表現的準則有兩個,就是「過程準則」和「成果準則」。每個準則包括幾個組成部份,下表列出這兩個準則及其組成部份的例子:

準 則

組成部份例子

過 程

  • 學生瞭解教師的指示,開始工作(有工作的意識或企圖)。
  • 學生依指示工作,但未完成。
  • 學生依著指示,逐步完成指定的工作。
  • 學生重覆描述課業,瞭解課業或練習。
  • 學生遇到困難,能知道困難的所在
  • 學生選擇解決難題的方法去完成工作。
  • 學生懂得運用適當的工具。

成 果

  • 中段性的成果(可作進展評估用)最後完成的工作準確性。
  • 語言及其他表達方式的運用去顯示學習成果,例如:敘述或動作。
  • 利用學到的感知肌能技能作為學習其他技能/科目/主要學習範疇的基礎。
  • 把學到的感知肌能技能應用在其他的工作或環境中。

教師可根據判斷表現的準則及它們的相對重要性,制訂評估課業或評估項目的評估參考。

向上

 

5.7評估紀錄及成績報告

5.7.1

評估紀錄

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標準參照評估過程的一部份。一套有系統的評估紀錄能幫助剖析學生的學習進程及反映教學是否有效,是達到有效的教與學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份(附件四)。在進行評估紀錄前,要註意以下幾點:

  • 紀錄應以簡單及實用為原則,務求不要妨礙課堂上的學習及教學活動。
  • 要記錄及收集有關的資料,作為日後填寫成績報告的重要依據。
  • 如有需要,學生及家長可以有機會知道紀錄的內容,以便向他們提供回饋,改善學習;而教師亦應根據學生的表現,改善教學及幫助學生改進。
  • 家長也應該知道子女在學習上的表現,因此,學生的學習或其他方面的進展情況,應詳列在給家長的報告中。並鼓勵他們與教師合作,幫助學生改善學習。

評估紀錄應是一個全面性的進度分析系統的一部份,教師應將每一個學生在感知肌能訓練各學習範疇的學習表現記錄下來。這個紀錄應包括學生在每個學習重點上的學習進度及水平。教師可綜合學生在課室內外的表現和測試及平日在個別和團體活動等各方面的表現,判斷學生的整體性進展情況。

紀錄的方法

在記錄學習進度方面,教師可以下列方式表達:

(1)詳細描述學生學習過程
(2)已有知識或技能檢查及評分表(Competency check-list and Rating)
(3)各範疇、單元和學習重點的進度表現剖析(Performance profile)
(4)學生整體的強、弱項目

 

5.7.2學習表現紀錄

學習表現紀錄可分為全班的和個別學生的兩種。

  • 全班或小組的學習表現紀錄表

     

    以全班或小組為主的學習表現紀錄表的優點是能夠給予教師一個全面而扼要的學習表現剖析。此外,教師亦可以瞭解全班或小組學生在某個評估重點或評估重點細目的表現,即時提供回饋或輔導;如有需要,教師可能要改變某些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附件五(2):「小組學習表現紀錄表格示例」)。「課業及評估示例」中會提供實例加以說明。

  • 個別學生的學習表現紀錄表

     

    以個別學生為主的學習表現紀錄表的優點是能夠較詳盡地記錄學生在某個學習重點的表現。所以學生無論因晉升而轉到另一班別或因其他理由轉到另一所學校,這些紀錄都是剖析學生邁向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附件五(3) :「學生個人學習紀錄表示例」)。「課業及評估示例」中會提供實例加以說明。

5.7.3成績報告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去推論他們的學習情況是專業的判斷。因此,教師需要從平日對學生所做的評估紀錄及觀察,以專業知識及判斷在成績報告表上匯報學生的整體進展情況。

除了在日常課堂上給予學生的非正式和即時的回饋外,也應讓學生知道他們在掌握概念知識、感知能力、肌能活動技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方面的進展。學生的態度和表現如令人滿意,應給予贊賞;如果未達程度,則應加以正面的鼓勵和提供改進的方法。同時教師亦要對學生在感知肌能訓練的進度及表現向家長提供正式的報告。如有需要,教師更可就個別情況,以簡短的文字反映學生在感知肌能方面的整體表現、學習態度、用功程度、潛能及建議改善的方法等。這些評語應該要清晰、扼要、具建設性和有鼓勵作用。

成績報告的作用,除了可以讓家長知道更多有關他們子女的學習進度、他們的長處及有待改善的地方之外,也可以加強教師與家長間有效的溝通和合作,進一步瞭解學生的需要,使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