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導言 6.2 感知肌能訓練與主要學習範疇的關係 6.3 感知肌能訓練學習綱要概覽 6.4 感知肌能訓練的跟進工作 |
6.1 | 本課程綱要的內容是根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而編訂的。感知肌能訓練課程是其他主要學習範疇的核心課程,用以支援主要學習範疇的學習。本課程內容包括「感知訓練」、「肌能訓練」、「感知和肌能活動的配合」、「與空間關係有關的認知概念」四個學習範疇。教師可透過安排適當的環境,刺激及協助學生發揮感官的功能。教師更可運用特別設計的活動,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肌能活動能力,作為學習其他技能的基礎。
肌能較弱、肢體傷殘或因智能受損而沒有充份活動的學生,應加強肌能訓練,以維持學生的能力與健康。如有部份或全部關節未能活動自如的學生,可嘗試採用被動式運動(Passive Mobilization Exercise)以維持學生關節的活動能力。但是,教師在進行這種活動前,必須諮詢物理治療師方可施行。
一般學生可按其能力發展,進行感知訓練、大肌肉訓練、精細肌肉訓練、手眼協調訓練等。大肌肉訓練是指姿勢及動作的發展訓練,如頭部控制、翻身、坐、站立、步行、位置轉移等訓練。上述訓練最好安排在流程或隨機訓練,效果更佳。
精細肌肉訓練的發展順序由單手至雙手,其中也包括手眼協調訓練。訓練活動宜具功能性,能力高的學生可進行認知概念及工作技巧訓練,亦可作為職前訓練的基礎。 |
6.2 | 感知肌能訓練與學習其他科目/主要學習範疇是息息相關的(附件六),也是學習其他科目/主要學習範疇的先備條件。在學校裡,學生需要有基本的活動能力,作出不同的手眼協調,正確地握著筆桿寫字;學生也需要在美勞或於其他主要學習範疇的課堂活動中,安全地使用各種工具(如剪刀、刀等);在體育課堂上,學生能參與各類體育活動,甚至參加競賽項目。在認知概念和空間概念的學習中,分類、配對、辨別、比較長短、大小、高矮、多少等概念也是數學教育的學習基本概念。
感知肌能訓練也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基本的感知肌能訓練是從控制及運用感官的技巧開始。如能配合每日的生活流程,則學習時更能自然和有效。例如,早晨時分,聽到鬧鐘響,用手按鬧鐘;刷牙和梳頭時,注視鏡中的影像,移動頭部時,視線仍集中鏡中自己的影像,目標不變;穿衣時要先感覺到當日的天氣是冷還是熱,選擇合適的衣服穿著;掌握了精細肌肉運用和手眼協調的技巧後,可以正確地使用食具,例如用筷子來進食;看書籍或雜誌時,翻揭書頁是需要手眼協調;看電視時,也需要感知肌能的配合來使用遙控器;在街上,無論是步行、乘車或購物,也是需要運用大肌肉活動,例如跑步、步行或上落樓梯等動作。 |
6.3 |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設計的課程中,感知肌能訓練已成了-較獨特的學習元素。最初設計時,目標只是在弱智學生學校方面,其後因其他類別的弱能學生亦有此需要,而擴展至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而設計的課程。
感知肌能訓練是包括以下三部份,即「學習綱要」、「學習課業及評估示例」及「評估表」。至今「感知肌能訓練學習綱要」和「學習課業及評估示例」已初步編寫完成。「學習綱要」中的第三章「學習內容」和第四章「課程策略」明顯地著重其實用性和極度細分的循序漸進模式。第五章只是簡介學生的進度評估的重要性,而詳盡的評估表和評估方法便留待本委員會日後跟進。
總括來說,在學校內進行感知肌能訓練雖然是以班級形式授課,但學生的個別學習差異很大,因此在制訂訓練計劃時,不能固定某級別的授課內容。訓練計劃應根據學生的能力、需要、身體條件等差異而作出調整與修改,本綱要提供的內容可作為最佳的參考資料。事實每個學童需要的訓練內容都不同,而訓練的場地可以是課室內,操場上或在多感官室(multi-sensory room)內。訓練計劃和場地應該是因人而異,目的只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感知肌能訓練課程。 |
6.4 | 在香港的特殊學校中,多感官室的設立至今仍在發展階段。多感官室是一個充滿感官刺激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表達意願、與人建立關係和學習操控環境的技巧。室內融和著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初步感觀刺激,教師可因應學生需要選用不同的器材,以達至下列目標:
多感官室是一個易於操控的感官環境,方便教師因應學生需要而營造出不同的感官效果。如應用在感知肌能訓練上,不但可提供初步的感官刺激,還可促進學生的感知反應,增強學生的知覺集中能力。若配合適當的活動,更可幫助學生掌握感知肌能協調的技巧和學習與空間概念有關的認知概念。
感知肌能未來的跟進工作繁多。隨著近期整體課程發展的趨勢,本委員會除了會繼續討論在感知肌能訓練如何落實培養一般性的處事處人的能力(generic competency)、進行試教、設計評估系統及增值指標外,亦會因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讓學校可以透過互聯網交換教學資料,也有計劃錄製教學光碟(CD-ROM)給予教師參考和學生使用。編訂有效的評估方法亦是作為日後發展感知肌能訓練的指標,將來制訂的評估系統可望更有說服力,至於有特殊用途的教具和器材的設計和製造,將是隨著應做的工作。 |
1 有關活動可參考曹莉莉、洗權峰 (1999)「多感官室的應用:教導嚴重弱智學生」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