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資優教育應以全面、均衡地促進資優學生的全人發展為目標。
資優教育的對象與三層推行模式的關係
第一層:
A: 在正規課堂為所有學生而設的課程內加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即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
B: 增潤及延伸所有科目課程內容,並在正規課堂按學生的特質實施分組教學,從而照顧各組學生的不同需要。
第二層:
C: 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一般增潤課程,使能力相若的學生一起接受有系統旳訓練。
D: 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專門課程(例如數學、美術等),在特定範疇有較突出表現的學生接受有系統的訓練。第一及第二層均屬校本支援服務,學校可透過推行校本資優培育計劃,照顧在校內某方面表現或成就較突出的學生,並營造有利培育人才的學習環境。
推行層次 對象 辨別方法 第一層A(1 A) 所有學生 毋須辨別 第一層B(1 B) 在某學科或特定範疇表現較突出的學生 - 校內成績 / 考試
- 目標為本評估
- 香港學科測驗
- 教師/ 家長觀察量表第二層C(2 C) - 學業成績優異:如在校內學科成績優異的學生或在全港性中、英、數學科測驗成績優異的學生
- 特殊才能優異:如在創造力、領導才能或某領域 (不限於學科) 有卓越表現或成就的學生
- 智能優異學生- 校內成績 / 考試
- 目標為本評估
- 香港學科測驗
- 教師 / 家長觀察量表
- 校內和校外頒發的傑出表現獎項
- 學生作品
- 越級測試第二層D(2 D) - 某專門範疇內的學科成績(如:數、理)在全港性的學科測驗或在校內成績優異的學生
- 在校內或校外表現出與某專門範疇有關的卓越能力和濃厚興趣辨別方法與第二層C大致相同,但以該專門範疇內的卓越表現為重點。 第三層E(3 E) 特別資優而校內資源未能滿足其學習需要的學生 由教師根據教育局所訂定的準則(例如在某方面具有傑出特質/表現/ 能力)提名,再經專家小組選拔。
資優學生的特質
學業資優
語文
藝術
科學
數學
|
有關資優學生特質的其他參考資料
引導不同特質的學生之建議
學生特質 | 建議引導方法 |
---|---|
學生(甲)
|
|
學生(乙)
|
|
學生(丙)
|
|
配合資優學生需要的策略
[按上圖會開啟較大的圖像 (pdf 文件)]
設計原則
校本資優課程的設計架構
課程目標
內容
學與教策略及學習過程
善用活動及資源
學習成效評估
課程設計模式
課程類型可分為加速和充實兩大類:
甲、 充實課程
充實課程可有以下類型:
充實課程模式較多,其中以 Renzulli(1985)的三合充實課程 (Enrichment Triad Model) 模式,最為人熟悉並廣泛採用。香港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模式,亦參考了該課程模式而設計。此外,Betts (1985) 的自主學習課程模式 (Autonomous Learner Model) 與課改提倡「學會學習」的理念吻合,課程內容亦能配合香港的情況,很有參考價值。
乙、 加速課程
加速課程可採用的形式如下:
充實、加速、濃縮及個別教育計劃不應分割處理,這些教育計劃應視為一套照顧資優學生的完整課程理念。
資優教育三大元素
根據前教育署於二零零零年所制定的香港資優教育政策,推動資優教育的其中一環,是在課程中加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即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有關課程的內容如下:
高層次思維技巧
[中、小學課程中常用的思考技能示例]
科目 例子 舉隅 思考技能 中文
蒐集某作家的資料 蒐集魯迅的資料 知識(蒐集資料) 整理某作家著作的資料 整理魯迅作品的資料 應用/綜合 分析人物性格 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分析 比較人物性格 比較林黛玉和薛寶釵 比較 分析不同的文章體裁 分析論說文的體裁特色 分析 比較不同的文章體裁 比較絕詩、律詩的形式 比較 將不同文章歸類 試指出曾學習過的記敘文 分類 評鑑某小說人物 評鑑黃藥師這個小說人物 評估 總結全篇主旨 總結《大明湖》一文的主旨 綜合 歷史
蒐集有關某歷史人物的資料 蒐集有關秦始皇的資料 知識(蒐集資料) 整理有關某歷史人物的資料 整理有關拿破倫的資料 應用/綜合 分析某歷史人物的成/敗原因 分析劉邦成功但項羽失敗的原因 分析 分析朝代興衰原因 分析秦速亡的原因 分析 比較朝代制度 比較漢、唐兩朝的考試制度 比較 比較不同變法的內容 比較范仲淹和王安石所倡導的變法 比較 評鑑某歷史人物 評論希特拉 評估 比較兩國外交策略 比較中、日外交策略 比較 指出一個成功人物必須具備的條件 就所學歷史知識,指出一名成功人物必須具備的條件 衍生 指出導致一個朝代衰亡的原因 就所學歷史知識,指出導致一個朝代衰亡的原因 衍生 社會
蒐集某類新聞報道 蒐集有關禽流感的報道 知識/蒐集資料 分析某政黨的言論 分析民主黨對某政策的看法 分析 評鑑某新聞報道的可信性 評鑑某周刊報道的可信性 分析/評估 討論某種價值觀 討論賭波合法化問題 分析/評估 科學教育及小學常識科
蒐集某類生物的資料 蒐集有關鯨魚的資料 知識/蒐集資料 整理某類生物的資料 整理有關熊貓的資料 應用/綜合 分析及評估基因改造帶來的影響 分析基因改造食物帶來的影響 分析/評估 評估複製生物的利弊 評估複製人的利弊 分析/評估 將生物分類 分辨卵生與胎生生物 分類 解決一些科學問題 防止黴菌滋生的方法 應用/分析 數學
為一些數學概念 分辨何者為質數 分類 分類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 在學習軸對稱的概念後,要求學生自行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 衍生 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如何只用直線將一個四方形分為面積相等的四塊 應用/分析 英文
i) Poem appreciation
Draw a picture of a given po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in comprehension.i) Poem appreciation
Draw a picture of some scenes in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s "A Psalm of Life" during the poem appreciation process.i) 理解 衍生 ii) A Detective Game
Students are given some clues of a crime (e.g. murder). Then they have to analyse the clues to find out who the murderer is in their groups.ii) A Detective Game
Students are given some clues of the story "The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and try to work out the murderer(s) in groups, followed by group 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ii) 理解 分析 綜合
思考策略
思考的監控 -- 後設認知
高層次思維教學策略例子
科目 舉例 教學 策略課堂實錄 建議處理方法/備註 中文 閱讀課文 自擬問題-要求學生就文章內容提問 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有些學生會提出一些「事實」性的問題,有些提問則屬於「理念」性 教師應採取開放的態度,鼓勵並接納學生擬定不同類型的問題。 地理 香港人愛到哪裡旅遊 運用「決策方陣」策略來決定旅遊的地點 訓練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 利用「決策方陣」決定後,學生會問:每個抉擇條件同等重要嗎? 每個抉擇條件並不相同,學生可自行討論每個條件的重要性 家政 食物的不同種類 學生用「腦激盪法」說出不同的食物,再加以分類可訓練學生的流暢力和分類能力 大部分的學生將食物分為「五穀」,「飲品」,但個別具創意(獨創力)的學生會按「派對食物」、「纖體食物」、「媽媽要我吃的食物」等分類。 分類不一定與學科中慣用的方法完全相同,重要的是學生能說出分類的理據和原則,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歷史 「羅馬」的盛衰 學生用「六何法」提出有關羅馬的問題訓練學生發問及思考的多種方法 學生會問:我已經懂得課文內容了,為甚麼還要提問呢? 教師除反問學生課文內容,以刺激他們思考外,可以問一些課文以外但與課文有關的問題,例如:「羅馬走向衰落的情況與今日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情況相似呢?」 中史 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 從「中立、感性、負面、樂觀、創新及明辨(批判)」等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訓練學生從多種角度分析問題 當大多數學生都一面倒地選擇用某一角度來評價歷史人物時,應怎樣處理? 這時便要從「多角度思考」出發了。當大部分學生負面批評歷史人物時,就要問:「還有其他角度嗎?」 English Students presented their work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who were asked to give feedback The rest of the class followed the "PMI" method when giving feedback (Plus, Minus, Interesting) To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tudents asked: "What can we do with the interesting point(s)?" Teacher could respond as follows: "Write them down in your book. One day, you may find that these points may help you solve some problem."
創造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教學題目 | 教學內容建議 | |
---|---|---|
個人發展
| 自我形象
| 1. 暸解資優 2. 不平衡的發展 3. 自我認識 4. 自我限制和接納 5. 自我期望 6. 他人對自己的期望 7. 反思 |
情緒管理
| 1. 與眾不同 2. 對失敗的恐懼 3. 內疚感 4. 面對壓力 5. 敏感度 6. 容忍力 7. 完美主義 8. 同輩壓力 9. 過度競爭及適應 | |
價值澄清 | 1. 權利及義務 2. 公義 | |
群性發展
| 人際關係
| 1. 與同儕建立良好的關係 2. 與兄弟姊妹相處 3. 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4. 社交技巧 5. 解決衝突技巧 6. 溝通技巧 7. 人際關係技巧 8. 同理心 |
領導才能 | 領導才能及決策技巧 | |
社會關注 | 1. 暸解社會 2. 關心社會 | |
職業輔導 | 規劃職業取向 |
情感層次 | 說 明 |
---|---|
接 受 | 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 |
反 應 | 教導學生對自己的情緒作出適當的反應。 |
評 價 | 教導學生為自己的情緒反應賦予價值,從而達致前後一致的行為反應。 |
組 織 | 訓練學生將有關的各種價值予以整理歸類,然後作有系統的組織,避免價值互相衝突。 |
品格形成 | 訓練學生以整理歸類後的價值為基礎建立起自身的價值觀或人生觀,使他們的言行受價值觀統禦。 |
專科/專門範疇課程
全班式科目教學(1 B層次)
抽離式專科/專門範疇課程(2 D層次)
滲透式(1 A層次)及一般增潤課程(2 C層次)
內容類別 例子 社會科中一年級有關「自我認識」的課節 教師在教導學生認識自我的同時,亦可考慮能力較高的學生的一些特別需要,而在教學中滲入個人成長元素。 體育科教授舞蹈的基本技巧後 可要求學生創作舞步並教導其他同學。 數學科教授幾何
較難滲入,但仍可嘗試多用開放式問題,及接納學生多種解題策略。教師亦可設計較開放式的答案,並不限制學生去尋找一個對與錯的「標準」答案。
個別化教學
實行步驟
學生可以不同的製作形式,表達他們研究的結果。
[例子]
遊戲設計 | 木偶戲 | 表演 | 錄影帶製作 |
錄音帶製作 | 研習中心 | 照片 | 幻燈片製作 |
口頭報告 | 模型製作 | 展覽 | 圖片 |
說故事 | 話劇 | 宣傳單張 | 剪貼簿 |
漫畫 | 故事 | ||
由圖片組成的故事、短文或書冊 | |||
因應個別資優學生的興趣,為他們安排良師計劃,與有關範疇的專業人士,例如學校圖書館主任、大學教授、社工、工商界專業人士或具有專業資格的家長、學長(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學習或工作。
為學生選擇典範良師時宜注意下列條件:
- 確實有一技之長可供學生學習。
- 有關人士的專長領域和指導學生研習的領域相近。
- 接近學生,便於學生學習(交通、工作)。
- 願意指導學生。
- 暸解或願意暸解如何指導學生。
- 無不當言行,品德良好、價值觀正確、願意與學生分享經驗,可以成為學生的典範
其他學與教策略 - 專題研習
I. 透過專題研習施行資優教育的方式
II. 為配合推展校本資優課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習時,留意以下建議:
第一層(全班式)教學 第二層(抽離式)教學 學習內容 知識層面 1. 選取研習題目時應以整體學生的能力為考慮要點
2. 研習題目及範圍和正規課堂教授的課題應有較緊密的關連
3. 研習成果可以是對資料的整理、總結及展示
1. 選取研習題目時應盡量以學生個別興趣為要點(因學生能力應已達到一定水平)
2. 研習題目及範圍應具彈性,使學生能因應自己的興趣及資源作更深入的研究
3. 研習成果應具有前瞻性、延續性和實用性
技能層面 1. 要求學生到學校或公共圖書館從一般書籍蒐集資料
2. 要求學生從互聯網下載相關資料
3. 要求學生從較小的樣本數據作簡單的統計分析
4. 要求學生用簡單的統計圖/表呈現分析資料
1. 要求學生從一些較專門的刊物中蒐集權威資料
2. 要求學生跟隨良師(專家)探討實際問題
3. 要求學生利用不同的研究工具,例如自行設計問卷,去收集第一手資料
4. 要求學生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數據分析並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分析資料
態度方面 1. 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研習的並作出貢獻
2. 要求學生樂於嘗試及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1. 要求學生表現高度的自覺性以進行獨立研習
2. 要求學生以批判性的態度閱讀蒐集所得的資料,秉持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
教師的角色 1. 作較貼身的指導
2, 為學生制訂整個研習課的工作日程及安排進度輔導
3. 對學生的工作給予回饋
1. 指導學生自行管理時間及研習進度
2. 提供較大的空間讓學生進行研習但適當時為學生作方向性的指導
3. 引導學生反思檢討自己的工作
III. 專題研習計劃書例子
IV. 學校以專題研習推行資優教育的常見問題
V. 學校推行專題研習改善建議
學生特質
資優課程設計的宗旨是,配合能力較高及資優學生的特質去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需要的課程。試按下列學生特質,為這些學生設計切合他們需要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