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並進是香港成功的關鍵。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而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地域連繫已更為緊密,造就更多交流、合作和發展的機會。對本港的教育而言,這除了有助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之外,亦可配合學校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
學生內地交流計劃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鼓勵學生透過親自觀察、感受和體會進行全方位學習。由教育局舉辦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配合最新的發展,繼十月二十三日有首支學生交流團隊從香港西九龍站乘搭高鐵出發之後,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亦有首支團隊使用港珠澳大橋離港作學習交流。
新的交通安排有雙重意義。以今天啟程的「珠海、澳門歷史文化探索之旅」為例,學生可以直接由學校出發,一程到達目的地,可以減省轉乘車船的時間和勞累,促進學習效能;另一方面,使用港珠澳大橋亦是嶄新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交通便捷及箇中經濟效益,領略「一小時生活圈」的意義。從師生傳來的照片,我也感受到同學愉快學習的經歷。
教育局籌劃「學生內地交流計劃」行程時,一直致力配合學校課程及學生學習的需要。上述交流團配合了「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課程」,透過參訪澳門及珠海的歷史建築和博物館等,讓同學實地了解中華文化、傳統習俗、歷史人物及國家發展。
目前,教育局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有一次參加內地交流計劃的機會。因應大灣區的發展,我們會引進不同主題的交流計劃,包括創新科技、歷史文化和環境保育等,讓學生藉實地考察或實踐活動,加深了解各城市的特色和發展優勢,例如參觀南沙、前海的青年人創業基地和深圳的創新企業,實地了解佛山的嶺南文化和肇慶的自然地貌,探訪廣州、珠海免試招生的大學,又讓他們有機會與大學生、創業青年及企業負責人交流,了解在大灣區發展的空間。我們會繼續適時優化行程路線,幫助學生思考相關發展為香港及個人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
姊妹學校計劃
除「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之外,「姊妹學校計劃」亦為香港及內地學校提供了一個專業交流及合作平台,以促進兩地學校管理層、教師、學生、家長觀摩學習,共同提升教育質素。
現時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香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超過660所。由於地緣、文化相近,當中逾半數是與大灣區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姊妹學校一直按各自的校本發展目標,舉辦多層面的互訪及多元化的交流活動,例如本港學生造訪大灣區的姊妹學校,並隨班上課,相互學習,又或一同參加大型的學習活動,建立友誼;兩地教師亦可透過開放課堂、遠程教學、一課兩講、同題異教等方式,共同進行教學研究,或就課程實踐和教學方法分享經驗和心得,致力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加強學與教的效益。
由於學校對「姊妹學校計劃」的反應正面,發揮了優勢互補的作用,由本學年起,我們為每所參與計劃的學校提供每年15萬元的經常津貼,以進一步促進姊妹學校活動的持續及多元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亦會因應計劃的整體發展及地域上的考慮,繼續重點推動大灣區姊妹學校的發展,以及深化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期望學校能鼓勵學生多參與交流活動,協助他們從中探索、學習和拓寬視野,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