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促進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中文)盧沛霖

 

 

  香港的兒童不論性別、種族,均有接受資助教育的機會。我們同時為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協助,以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貢獻和融入社會。

 

  非華語學生在家的常用語言並非中文,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亦相對較少。然而,他們既以香港為家,需要具備一定的中文能力,方能融入本地社會,在升學和就業有競爭力,盡展所長。因此,教育局由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訂定「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和「中國語文校內評估工具」(非華語學生適用),協助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學習架構」並非另一個較淺易的中文課程,而是建基於主流中國語文課程的一個學與教框架。「學習架構」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把學習中文的進程分拆成「小步子」,方便教師按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進度規劃校本課程、調節教學進度、調適學習材料和制訂學與教策略,讓非華語學生逐步克服學習困難。設置「學習架構」後,我們仍要努力培訓教師和加強經驗交流,讓更多教師掌握心得。教育局會持續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專業發展課程,其中於二○一九年一月至三月舉辦的課程,將從課程規劃、學與教及評估等方面協助學校運用「學習架構」。

 

  香港的日常中文口語和書面語並不一樣。要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至可純熟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其他地區經驗未必能完全借鏡。中文並非拼音文字,非華語學生一般亦缺乏漢字筆畫、筆順、部件、結構等概念;加上中文一字多音,一詞多義等特點,令母語並不是中文的非華語學生倍感困難。

 

  一直以來,教育局、學者以及中、小學教師攜手幫助非華語學生面對學習中文的挑戰。在政府加強推動下,不少學校致力建構共融校園,營造豐富的中文學習語境,並籌辦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活動,提升非華語學生對中文學習的興趣。課堂內,善用「學習架構」規劃校本課程,調適學習材料的好例子不少。令人欣喜的是四年下來,在前線運用「學習架構」的受訪教師都認為「學習架構」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有幫助,當然其中也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教育局已接受這些意見,修訂了「學習架構」。

 

  學習語文沒有捷徑,學習非自己母語的語文尤其需要教師持續協助和學生堅毅學習,方能見到成果。期望非華語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明顯進步是不切實際的,也不宜過早定論哪種學習方式奏效。其實,從小一開始在「學習架構」下學習中文的學生剛完成了小四,教師也正在不斷累積經驗和改進教學技巧。我們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將會逐漸進步。

 

  此外,家長的期望和配合,對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亦十分重要。家長可以盡早讓子女入讀中文幼稚園、加強與學校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進度,例如多鼓勵子女到圖書館借閱中文課外書、讓他們參加課後語文支援班等。我們欣悉在學年中因家庭安排而放取較長假期(兩星期或以上)的非華語學生數目已逐漸下降,反映非華語學生家長更重視子女有更多時間學習。我們期望學校和社會各界,尤其是非政府機構,可攜手加強家長教育,讓非華語學生在學習路上獲得各方扶持,穩步向前。

 

  現就讀於中學或專上教育階段的同學雖沒有從小受惠於「學習架構」,但他們經過努力,當中也有令人鼓舞的例子:如有非華語學生在教師的支援和鼓勵下,對中文漸漸產生興趣,甚至愛上閱讀中文書籍,特別是金庸的作品,現在這位學生已入讀較多華語學生就讀的中學;亦有非華語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為自己訂定學習的目標,除了用心上中文課外,每天亦會在課餘閱讀中文報紙,藉此提升中文能力;更有非華語學生愛上中國歷史及文化,修畢相關的副學士學位。我們十分欣賞學校和教師的專業精神和同學的求學意志。

 

  不少非華語學生與我們分享在香港學習和生活,期望能學以致用,貢獻社會。目前,因應部分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年期較短,有需要提供其他的中文資歷,以助他們升學和就業。為此,教育局讓他們在高中時報考香港中學文憑(中國語文)考試,或選擇修讀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課程,及/或考取其他國際認可的中文資歷。長遠而言,我們期望非華語學生能從小開始在「學習架構」下學好中文,教師也對他們學習中文抱適切期望,協助他們打好堅實的中文基礎後,從小學到中學十二年循序漸進地學好中文,拉近與華語生在中文能力的差距,而毋須要給予其他的中文資歷,真正融入社會。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我們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攜手合作,幫助不同族裔、不同背景、不同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讓他們融入社會,發揮潛能,各展所長,共享和諧生活,共建社會繁榮。假以時日,相信一定會有更多中英兼擅的非華語生在不同行業發揮所長,貢獻香港。

 

二○一九年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