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主辦
「世界漢語大會」發言稿
(2005年7月21日北京)
漢語邁向國際:香港的角色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
常任祕書長羅范椒芬
主席女士、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昨天和今天我們聽了多位外國朋友用流利的漢語發言,尤其是「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獲獎的年青人,感到非常興奮和鼓舞。漢語是超過十億人的母語,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之一。隨着中國越來越對外開放,漢語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國家召開「世界漢語大會」,探討國際上對漢語教學的需求和發展策略,實在高瞻遠矚。
今天我就漢語邁向國際這件國家大事,談談香港特區的角色。
香港是國家的南大門,數百年來中華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薈萃,有獨特的語言文化生態。香港又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奉行一國兩制,是國家通往世界的橋樑之一,外語非常普及而且水平很高。對漢語學習的需求,過去主要是來自外國政府和漢學學者,今天已走進社會民間。外國商業機構在進入中國大陸營商之前,往往先在香港設立地區機構、派駐人員,處理東南亞一帶的業務。目前香港人口之中,非華人佔5% 強,大概有40萬人;他們對漢語學習都有一定程度的需求。
香港特區的大專院校有很強的漢語科研與教學能力。我們有超過半個世紀的對外漢語教學歷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設有各式各樣以研究為基礎的漢語課程,面向世界各地招生。其中有內容全面涵蓋口語和書面語、普通話和粵語、簡化字和繁體字的證書課程,也有側重普通話和粵語口語的短期課程。近年來,每年約有2 000人通過各種課程畢業。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和「普通話高級水平測試」。
今年底,香港理工大學將設立香港特區第一所「孔子學院」,擴大對外漢語教學的範圍和加強力度,包括對外漢語教師培訓、開發對外漢語教材、實施漢語水平考試和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等等。香港特區也可以向周邊東南亞地區輸出人才,促進這些地區的漢語教學與科研發展。我們的學者正在研製香港地區的漢語詞匯表,作為語文能力水平的參考標準。這些漢語詞匯表收入10 000個到15 000個詞語,體現出香港地區的漢語文化特色,也可作為香港地區漢語教學及測試的參考標準。
香港特區教育部門的語文政策,是致力提高學生的「兩文三語」水平。「兩文」是指中文、英文,「三語」是指粵語、普通話、英語。在香港特區,粵語是強勢方言,普通話在香港回歸祖國以後正式引進中小學作為核心科目。我們計畫在2007年推行統一測試,評定學生經過九年基礎教育階段的普通話學習之後所達到的普通話能力等級。
香港有56所國際學校,共有中小學生約30 000人;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已經把漢語學習包括在正規課程內,小部分學校在課外提供中文課程,內容多以口語溝通、實際應用、中華文化為主。未來5年,我們將建成6所新的私立學校,採用國際化的課程,同時必須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科目。
隨着世界日益全球化,近年香港大專院校的學生來源都進一步國際化,不少中學也與海內外的學校,進行互訪和交換學生。海外學生也利用暑假,到中國(包括香港特區)遊學,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我們非常歡迎外國的中小學,與香港的學校結成姐妹學校,讓年青人在網上交流,認識和欣賞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同時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學習。
今年是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600周年紀念。鄭和下西洋不但是航海的壯舉,也是古代國人走向世界交流文化的壯舉。我國在新時期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有賴於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同時也爲香港特區漢語教學工作人員施展才華提供了歷史機遇。我相信,香港特區的大專院校和即將成立的「孔子學院」將會培養出一批漢語教學與科研人才,為國家語言文化邁向國際創造新的成果,為促進世界各民族和平共處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