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五日(星期六)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
「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第五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香港區頒獎禮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05-06」簡介會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致辭全文
梁中昀會長、黃志明主席、各位嘉賓、各位同學:
我很高興出席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的「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香港區頒獎禮。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一直以培育本地青少年為宗旨,協助他們建立「視野、創新、博識、承擔」,除致力舉辦各類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外,在推動科技普及和創意教育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去年,本人有幸參加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三十周年紀念活動,至今記憶猶新。回顧協會三十年來的工作,可謂多采多姿,成績輝煌。
去年,協會繼續舉辦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選拔香港代表參加全國的比賽,得獎項目更打破歷屆紀錄,實在令人雀躍。同學們的努力,以及師長的支持都值得我們讚賞。我們更要感謝協會悉心籌備比賽,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機會,使他們得以發揮潛能。
科學與科技之所以能改變世界,是源於夢想和創意。我們今天的生活與二、三十年前大大不同,就如大家常用的互聯網、手提電話,或是同學愛玩的電腦遊戲,愛聽的MP3音樂等,在我年青時都未曾出現。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科研人員除了本着「發揮創意、努力實踐、造福人羣」的精神外,還必須有「夢想」,才會有動力朝着目標進發,最終才能「圓夢」。
創新科技絕非天馬行空,也不能一蹴即就,而是需要有熱誠和有才幹的人去把研究一一實踐。科學家牛頓曾說過:「發明的秘訣在於不斷努力。」發明家愛廸生亦提到,他的各種發明「從未在『偶然』之下完成,它們是憑藉努力完成的。」他進行了一千六百多次耐熱材料和六百多種植物纖維實驗,才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個燈泡。
有一點,相信各位參賽的同學都清楚明白。科學比賽的意義,就是要透過比賽,讓學生發揮潛能和想像力,在探索求真的過程中,活用知識去解決難題,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和更富樂趣。此外,同學們也可藉這些活動接觸社會各階層,了解他們的需要,又有機會與同學、老師甚至專家學者交流學習,因此,這些活動都是極有意義的。我希望有更多同學參與這類活動,接受挑戰,不要把自己局限於課本知識,而是要多閱讀、多思考、多鑽研、多與人交流。不論能否獲獎,參加比賽都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驗。
頒獎禮的目的是要肯定同學們的努力。你們勇於創新,並能學以致用,這正是教育改革所樂見的「有效學習」。所謂「有效學習」,就是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學習,將資訊轉化為知識,並結合生活體驗,從而掌握「善於溝通」、「與人合作」等重要的共通能力。我亦希望以此勉勵05-06年度的參賽者,好好把握這些學習機會。
各校老師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對同學悉心的指導,也是值得我們表揚的。其中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的劉世蒼老師,不但憑藉所設計的科技活動方案,獲得「英特爾全國優秀科技老師獎」,更成為全國十優科技教師之一,是我們教師隊伍中的傑出典範,成就驕人,實在值得稱許。孫中山先生曾說過:「教養有道,則天下無枉生之才;鼓勵以方,則野無鬱抑之士。」相信我們的老師,都能了解學生的能力和需要,因材施教。今天,我們正密鑼緊鼓推行「高中學制及課程改革」,我們秉持着「以學生為本」、「精益求精」的理念,着重「全人發展及發揮個人潛能」,為香港教育史寫下重要的一頁。要為下一代創造更理想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得以踏上成功之路,實有賴各界的鼎力支持。
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這是由於國家投放了大量資源在教育和科研上,「科教興國」已見成效。重視教育,讓青少年茁壯成長,是建設富強社會的不二法門。香港是我們的家,本地青年人要有出路,業界要有人才,鼓勵創新、科研一直是各個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要素,香港也不例外。因此我呼籲業界與政府攜手合作,積極創造有利的環境,並匯聚各界精英,營造「追求創新、重視研究、造就良才」的社會風氣,以和衷共濟的精神共建美好的家園。
最後,我祝各位同學學業進步、在座各位工作愉快!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