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六月三日 (星期六)
「學校改進與夥伴協作」研討會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致辭全文
盧總監、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各位老師:
非常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院邀請我出席今天的「學校改進與夥伴協作」研討會,更高興的是研究院還請來了海峽兩岸的教育界學者和專家,與大家共同探討學校改進之道。我們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培養優秀的新一代中華兒女。人才是國家民族發展的核心資源,也是促進社會公平、和諧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教育則是開發人才資源的基礎。
香港自2000年開始展開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工程,就學制、課程、評核、學校管理、家校合作和社會支援教育等各方面作出調整,以配合香港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和推進民主方面的步伐。教育改革以學生為本,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自學能力為中心,而推行改革則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方針,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以及把學校建設為學習型專業群體為策略。
在這個瞬息萬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教育不僅只是向學生傳授前人的智慧,還要裝備年青人應付未來的需要,培養年青人創新、變通和解難的能力。今天的老師不能單單依着教科書上課,他們必須徹底了解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還要有清晰而明確的教學目標、方向和策略,更要兼具廣博的知識和熟練多樣的教學技巧,能夠認識學生的背景、能力、興趣和學習特性,因材施教,也要全面參與塑造學校教育的新思維、建構教師間專業交流的新文化,透過相互借鑒,共同發展。這些要求對老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在與老師接觸後,我深深體會到他們在改革過程中最需要的是專家的引導和同儕間的經驗分享,以解決日常教學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學校是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主要平台,因此學校必須提供優化教師專業的環境,包括合理分配工作,釐訂工作優次,建立專業交流文化,促進團隊合作精神,引入家長和社會資源等,令學校成為教師嚮往的地方。
教育統籌局的校本專業支援服務處,針對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其中「大學與學校協作計劃」是最受學校歡迎的核心服務。其下有四項計劃,均已取得相當成效,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第一,不論是來自大學的學者或是學校的前線教師,他們都肩負着建立「校中校」的重任。要讓「校中校」成為專業實踐的典範和榜樣,參與者必須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以平等互利的態度處理成員之間的關係,發揮各自的功能和優勢。最令我們欣喜的是,雙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包括對話和討論,把老師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大學的研究成果融合一起,形成一種真正結伴同行,共同發展的協作關係與工作模式。
至於第二個啟示,是夥伴學校與大學共同協作,為雙方提供了一個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場所,也造就了自我評估、自我完善及發展的氛圍,為可持續發展奠下基礎。通過不斷反思本身的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完善教學技巧,更有效地處理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而大學的學者通過與學校協作,也可以從中汲取實踐的經驗,令教師教育更貼近現實,對教師更有幫助。教學工作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不但需要理論作基礎,也要靈活變通,配合現實的環境。我期望「大學與學校協作計劃」締造雙贏的局面,既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令學生學得更好,也提升大學的教學效能,為香港培養更多優秀的教師,令香港整體的教育質素得以提高。
今天的研討會提供了一個場合,讓大家可以探討大學與學校協作的成功要素和分享成功經驗,並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改革方向,團結教育界共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大道。我深切期望香港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群體,而夥伴協作亦得以成為香港教育界的優秀文化,讓學生在一個健康、多元化,充滿鼓勵和挑戰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在此預祝大會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心康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