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鑽禧校慶暨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致辭全文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太平紳士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
鑽禧校慶暨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太平紳士致辭全文
2024524日(星期五)

 

陳國超校監、各位校董、彭家強校長、各位嘉賓、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鑽禧校慶暨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和大家一起見證學校六十年來的辦學成果,分享師生的喜悅,並且向畢業同學及家長送上最真摰的祝福。


2.   西方喜稱六十年為「鑽禧」,取鑽石的堅硬、璀燦和珍貴之意;中國曆法則以六十年為一個「甲子」,既是代表過去的成就,更有迎來新階段的欣喜。過去六十年,學校經歷不少變遷,學校原為妙法寺內明書院,於1962年在新界屯門藍地辦學,並於1963年成立中學部,其後於1992年遷至現址天水圍天瑞邨的新校舍。2012年圓玄學院成爲學校的辦學團體,學校名稱亦改為圓玄學院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雖然經歷種種變遷,學校卻始終如一,抱持「慈悲濟世」的辦學理念和初心,秉承「明道立德,慈悲喜捨」的校訓精神,啟發學生正知正見,成功創設感恩關愛的學習環境,讓莘莘學子以知識貢獻社會,以愛心推己及人,一代又一代培育愛國愛港的棟樑之才。


3.   鑽禧校慶主題是「感恩承傳,載夢啟航」,其中「感恩承傳」與教育局推行價值觀教育著重的「感恩珍惜」互相配合。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教育局一直鼓勵業界通過各個學習領域,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以面對在成長階段上種種的挑戰。為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強化人際關係和增強抗逆力,最近教育局推出「4Rs 精神健康約章」,鼓勵學校通過四個促進精神健康的要素,即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和抗逆力(Resilience),以達至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目標。


4.   我欣悉學校同樣重視價值觀教育,以全校協作模式關愛學生,致力培養學生的品格,精心籌劃跨學科的多元化學習活動,以體驗式的學習經歷,讓學生擴濶視野,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例如學校為各級學生舉行了一系列「一日限定『呂』行團」的活動,包括探訪劏房戶、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和擔任農場義工等,讓學生通過體驗與服務,學習「感恩」和「珍惜」,同時也認識社會,建立公民責任。此外,學校舉辦了「鑽禧校慶學習交流之旅」,當中包括到訪長洲和沙頭角探索傳統工藝;到南丫島出海捕魚,體驗漁民生活等。學生從有趣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香港的歷史,欣賞祖輩的努力,以及「傳承」寶貴的傳統和文化。


5.   除了本地尋根之旅外,學校亦致力協助學生「傳承」中國文化,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方式,在各科的課程設計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的元素,鼓勵學生參與「國家憲法日網上問答比賽」、「《憲法》和《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等,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以及定期舉辦多元的境外交流活動,如安排學生到廣州、北京等內地城市考察,讓他們深入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進一步加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6.   提到「載夢啟航」,學校的STEAM教育正激發學生追尋夢想的熱情。我欣悉學校於多年前已創辦「陳呂重德盃」,建立富創意的科技教育平台,鼓勵學生結合機械、編程和人工智能等元素進行創作,啟發他們的創意潛能。學生和中港澳地區的青少年更互相交流與學習,共同實驗科技的夢想,一起「載夢啟航」,向夢想進發。


7.   各位畢業的同學,畢業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一個階段的終結,亦是一個新旅程的開始。希望大家謹記師長的教誨,懷著信心邁步向前。我在此勉勵大家:第一,要感恩珍惜。感謝過去引導你們成長的師長及養育你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曾經支持和鼓勵你們的同行者。第二,我鼓勵大家不斷增值,終身學習,自强不息,為自己、家人、學校、社會、香港、國家和世界並作出貢獻。第三,我鼓勵大家掌握人生中的變與不變。常言道:變幻原是永恒。我們不能夠阻擋世界的變遷,但可以在變化和危機中找機遇,同時持守一些不變、歷久常新的核心價值。第四,敢於追夢,讓我們不斷把夢想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願你們日後常懷「感恩」之心,「承傳」學校校訓,滿「載」希望,奮力追「夢」,在人生新一頁昂首「啟航」。


8.   最後,我再次感謝辦學團體、學校管理層和老師們多年孜孜不倦、春風化雨,為興學育才作出的貢獻;祝願學校在創校六十周年的基礎上再創高峰,畢業同學鵬程萬里,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