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二月十六日(星期一)
教育局局長與中學校長微調中學教學語言座談會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書面發言全文
「從大局出發」──堅守教育原則
「由細節入手」──照顧學校情況
前言
就教學語言這個課題,我與持分者討論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今年一月中,我們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滙報,與各持分者諮詢後擬訂的教學語言微調框架。微調框架在社會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公眾普遍認同微調的理念和目標。今日,我希望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們的構思。
教育的目標是好好裝備下一代,讓他們得到全面發展,學會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技能和態度。教育的另一目標是培育人才,推動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政策必須與時並進,配合社會需要,而中學的教學語言安排亦不例外。
香港是國家唯一明文規定中英文同樣是法定語文的地區。國家亦冀望香港擔當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所以,我們的學生既要認識民族傳統,又要具備國際視野,達到中英兼擅,日後才能夠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
教育政策應該是「一切為學生、為一切學生、為學生一切」。我不但深有同感,亦以此作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方針。
考慮微調安排時,我既須「從大局出發」──堅守教育原則,以整體學生的學習利益為依歸,亦須「由細節入手」──照顧學校情況,以回應和平衡各方訴求。為此,我必須顧及以下六項重要因素:
(一) 任何安排必須以學生的利益為大前提。
(二) 母語教學的成效有目共睹,「母語教學、中英兼擅」是正確的政策目標。
(三) 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學習效能,我們支持教育統籌委員會(教統會)在二零零五年發表的《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中建議學校在初中採用英語教學須符合的基本條件,即「學生能力」、「教師能力」和「學校支援措施」。
(四) 學校最能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學校如符合上述基本條件,便可制定專業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
(五) 學校的校本語言政策必須保持高透明度,讓家長清楚知悉每個科目的教學語言安排,以保障家長的知情權。
(六) 教育局會根據現行的「學校發展及問責」架構,監管微調安排實施後學生的學習效能。
微調的施行
基於上述種種考慮,我們建議的微調安排不會再把中學硬性分為「中中」和「英中」,但是我必須重申,我們的微調目的不是要把教學語言政策推倒重來。在現行政策下,母語教學已奠定基礎,有效協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過去十年,不少中文中學在優化教學質素方面表現卓越,成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全人發展。不過,目前小學主要採用母語教學,而高中和專上教育則以英語教學為主。因此,我們希望在推動母語教學的同時,確保每一所中學的每一名初中學生都有更多機會在課堂上接觸英語,以便銜接高中和專上課程。
學校可選擇的教學語言安排模式
在微調安排下,我們會根據學校在過往兩年中一學生的派位數據,以六年為一個規劃期,以便學校因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要,制訂中一學生入學後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學校可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期望(如應付一般日常需要和會話、職業實用英語、學術性英語), 具體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的能力、學校的語言政策、其他支援配套等),採用適當模式的教學語言安排。
根據微調安排,所有學校均可採納以母語教學為本,並在不多於25%的課時中採用英語進行延展教學活動。此外,學校亦可以在確保學生有效學習的大前提下,配合師資安排和其他支援措施,採用英語教授部分的學習領域或科目,以25%的課時為上限。這就是所謂「化時為科」的安排。
此外,本着「因材施教、學生為本」的原則,學校若收取了相當數量適合以母語和英語學習的學生,便可運用更多的選擇,安排在中英語文科以外的其他科目採用母語或採用英語授課。
換句話說,在符合「學生能力」的條件下,學校可按校本情況(包括學生的需要、教師的能力、學校的支援措施等),決定以「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及/或上述形式的組合,選擇教學語言安排。因此,教學語言的模式可以非常多元化,包括全用母語授課、部分科目以英語授課或採用英語進行延展教學活動、沉浸式英語學習等。
整套微調教學語言安排為學校提供了基本和額外的選擇,學校可以在符合「學生能力」、「教師能力」和「學校支援配套」的三項條件下,採用最適切的教學語言。
我想藉今天這個機會解釋一下微調教學語言的幾項重點。
「25%課時」的上限
所謂「25%課時」的上限,是指「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或「化時為科」佔英國語文科以外的總課時的百分比。
「化時為科」
所有學校原則上可以選擇所謂「化時為科」的安排。然而,在保障學習效能的大前提下,我們需要為學校提供適當的指引,以便學校因應校本語言政策、初中階段的連貫性、學生的需要和進度、教師的能力和準備等校本情況,決定是否採取「化時為科」的安排和在哪一科推行。總言之,學校必須以不影響教與學的成效為主要考慮。
學校須公布的教學語言安排
為了保障家長的知情權,學校應清楚交代他們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包括教學語言安排和細節),讓家長明白學校如何培養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協助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所以,我在此呼籲各位校長不應以一些簡單的開班數字去交代校本教學語言安排,或以這些數字作為招生的宣傳口號,引致不良競爭。我們正着手制訂以統一的方式,列明每所學校每科將採用中文或英文為教學語言,包括學校擬在中文授課的科目調撥部分課時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的安排,以供家長參考。我們亦會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聯絡,研究如何在他們出版的中學概覽中,讓學校交代校本語言政策,以及每科的教學語言安排,為家長提供清晰的資訊。
淡化標籤效應
有些人士關注到學校施行微調安排時可能帶來標籤效應。微調建議容許學校在不同班級和科目採用英語授課。換句話說,一所學校的不同班級,以至不同學校的不同班級,都可以選擇不同數目的科目採用英語授課。即使符合以英語授課的條件,學校仍須參考各自的校本情況,靈活採取最合適的教學語言安排。在母語授課的班級中,我們亦鼓勵學校採用不同的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模式,以加強英語學習。因此,我們預期不同學校會採用不同組合的教學語言安排,使任何簡單的標籤逐漸淡化。
微調的成功條件
如果沒有一支富有活力、承擔和專業的教師團隊,微調便不能發揮預期的作用。有指微調教學語言可能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事實上,香港的教師一直善於因材施教,以達致良好的教學成效。目前,教師在初中階段以母語教學的同時,還會採用不同策略(包括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協助學生順利銜接高中課程,而大部分的學校亦早已在高中因應學生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語言。
當然,我們必須再次強調,在建議的微調安排下,教育局不會規定學校必須在某個科目轉用英語授課,有關的安排屬校本專業決定,學校應審慎考慮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在此,我呼籲各位校長與貴校的教師專業團隊緊密溝通,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共同制定適切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以學生的福祉為依歸。
為了提升課堂上的教學質素,我們會繼續把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列為優先項目。教學語言與校本語言政策應相互配合,我們計劃在未來 一兩 個月內為學校提供一連串的工作坊,以便學校在考慮初中教學語言時,根據學校整體的學與教目標,維持課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此外,我們亦計劃為那些由母語轉為英語授課的學科教師提供所需的培訓和專業支援,並提供代課教師。我們亦會進行一項有關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的大型縱向研究,為大約二百所學校提供專業支援,這方面涉及的總開支約為六億四千萬元。
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為提升小學的英文教與學,我們會提供小學英文教學的師資專業培訓、加強校本支援,以及成立由志願人士組成的網絡到校為學生舉辦英語活動、協調和加強現行個別學校所進行的不同項目。我們亦會為家長和志願人士提供技能培訓。有關措施涉及的總開支約為三億一千萬元。為了吸引有志人士投身教育事業,我們計劃設立一個獎學金,涉及每年經常性開支約為一千四百萬元。
未來路向
我們會進一步與你們和其他持分者商討執行細節,以期於二零一零至一一學年開始實施微調安排。由於學校要有足夠時間根據設定的條件,規劃中一新生的教學語言安排,以及諮詢校內持分者,而家長亦須盡早知悉該學年的有關安排,我們計劃在今年五月底之前敲定微調框架的內容。
總結
轉變,從來都是充滿挑戰的,但是唯有挑戰,才能令人不斷向前。前進的道路未必平坦,在校本語言政策的發展方面我們會經歷一些困難,但這亦是一個磨練機會。我相信,只要我們同心協力、越過高山,迎向我們的必然是無盡的風光美景。
教育局
二零零九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