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
嶺南大學《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
啟動儀式
教育局局長致辭
鄭(國漢)校長、陳(文端)女士、劉(智鵬)教授、 各位校長、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今日能夠出席由嶺南大學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的「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啟動儀式。
談到香港歷史,不少人仍有一種理解,就是香港歷史起步較遲,在十九世紀中英國人來到時,香港仍為一個小小的漁村,及後才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和商業中心。然而,經過歷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來本地學術界對香港歷史的豐碩研究成果,證明了早於新石器時代香港地區已有人類活動,而在宋元時期不同宗族和族群先後從內地遷移到香港不同地區定居,並在社會經濟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發展。香港的歷史,其實有六千年這麼悠久,而不是始於一百五十年前。
開埠後的香港,隨著時局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大量內地同胞在不同時期移居香港,為香港發展帶來人力、資金等資源。透過學習香港歷史,除了可以讓學生了解過去百多年來香港在一眾前人的努力奮鬥之下發展成為轉口港、工業中心、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外,還可以明瞭內地和香港在過往歷史發展上的淵源和連繫,既互為表裡,亦唇齒相依。香港有今日的發展,得來不易,我們期望年輕人予以珍惜,培養珍愛家國的情感。
大部份年輕人生於斯,長於斯,認識香港的歷史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亦是培養鄉土感情的第一步。這次「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就為年輕人認識本地歷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及學習體驗。整個計劃內容以香港歷史發展為主線,涉及八大範疇,包括香港地理、政治、文化和建築等共七十五個主題,為配合香港中小學需要設計教與學資料套。計劃為期三年,對象涵蓋本港中小學,期望學生透過參與計劃對香港歷史有整全和多角度的認識,開拓視野。為增強年青一代對研習香港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高階思維的能力,計劃提供了不少探究式和體驗式學習活動,例如實地考察和社區口述歷史訪問活動等,讓學生走出課室,在實際的場景中,親自透過觀察和訪問搜集第一手資料。這些活動不但令學生明白學習歷史不局限於課堂,而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發掘之外,還可以從中學習整理和分析不同類型的歷史資料,並建立務實求真的處事態度。對學生來說,這必然會是一個寶貴的學習經歷。
事實上,香港古蹟處處,這都是學生學習本地歷史的上佳素材:位於深水埗的李鄭屋漢墓展示了二千多年前漢人起居飲食的生活風貌;而新界的圍村與祠堂則訴說著數百年來連綿不絕不同姓族的南遷故事;而中西區的「孫中山史蹟徑」就帶領我們走進孫中山的革命歲月。每個古蹟的背後,都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既能讓年輕人認識他們居住的地方,培養對本地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並理解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認識香港的歷史,幫助我們明白香港的發展每每緊貼祖國的脈搏,即使是在百多年的殖民歲月當中,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亦從未割裂。孫中山曾說過香港是他革命思想的發源地,而後來爆發的辛亥革命,正是一場推翻帝制,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大事,可見香港歷史與中國歷史是分不開的,香港歷史是我們認識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塊。
今次計劃的資訊以及相關教材可以從嶺南大學圖書館網頁免費下載,供不同學校的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考和使用。感謝嶺南大學慷慨開放資源,以及一直以來致力推動關於香港與華南地區的歷史研究;亦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過去一直踴躍撥款,資助有益於教育和文化承傳的相關發展項目,對香港社會貢獻良多。
最後,我祝願「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順利進行,讓年輕一代透過歷史巨輪的軌跡,感受到香港不同時期的甜酸苦辣,肯定前人貢獻,並繼往開來,延續香港發奮圖強,不屈不撓、力求進步的精神,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