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一)
學習對象:小四學生
教師提供數種材料,供學生親自製作風車(學與教過程)
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甚麼材料最適合製作風車?(一)
同學:(紙、塑膠、硬咭紙、木、金屬等任何可能的答案)
教師:假如我們找到大家都認為最好的材料,那麼我們應該將風車造成甚麼形狀以增加它的轉速呢?(二)
同學:(十字形、星形、紫荊花形等可能的答案)
教師:風車的形狀和它的面積有何關係?風車的面積大小與轉速有何關係?(三)
教師:在生活上,可以怎樣利用你們的發現?(四)
這個問題的深淺程度適合大部分學生(一般程度),可讓學生透過動手做的機會取得經驗,使所有學生均能投入課堂的討論之中。教師面對一般程度的學生可以提供一定數量的材料給學生選擇;但對能力較高的學生而言,教師不一定要提供選擇,這樣可以給予他們更大的思考空間。
深化問題,讓能力較高的學生深入思考,嘗試找出風車的形狀與轉速的關係。
能力一般的學生未必能夠輕易地處理這個問題,因為該問題屬開放式問題,但對能力較高及資優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接受挑戰的好機會,教師可用這個問題讓能力較高及資優學生探討更抽象的假設性問題,發揮他們本身的探究意欲,尋求問題的答案或辨證假設的合理性。教師更可要求能力較高的學生在習作中加入個人的創意,例如利用圖表方式展示探究的結果、用實物說明風車的形狀與轉速兩者的關係等等。
教師應對能力較高的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並且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究他們的發現。
例子(二)
用大小相同的硬咭紙製作以下形狀的柱體(a)圓柱體(b)正方體(c)稜柱體
哪一種柱體承受重量的能力最強?
柱體的高度如何影響它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