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資料庫] 中國歷史教學示例:從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

 

中國歷史教學示例:從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

 

課程簡介:

研究歷史的目的是借鑒前人經驗,面對現在及計劃將來。故此,分析歷史不僅是「文化與傳承」的學習,亦涉及思考和創意解難的訓練。本課程以全班式增潤活動的形式進行,在中一的中國歷史課程中滲入培養創造力的資優教育元素。教師指導學生在完成「歷史單元 ─ 秦代」後,以分組討論形式,從客觀性、明辨(批判)性、純感性及富創意等多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歷史問題,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摒棄個人的主觀立場,突破思考的框框,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解難能力。教師透過生活化的情境,多元化的事例,自由發揮的空間及開放式提問技巧,讓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思考及分析秦始皇的功過,讓學生能客觀、深入地理解歷史,並強化他們的解難能力、觀察力、敏覺力、變通力、流暢力及獨創力。教師藉分組討論,意見交流,提升學生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培養他們包容不同見解的態度。學生在討論達成共識後向全班匯報,除了讓他們掌握傳情達意的技巧外,亦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此課程設計既可提供機會讓學生較全面、深入地瞭解史實,從中理解歷史人物對當代生活的影響,同時也啟發了學生的創意,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再者,課程亦讓具潛能(如思考敏捷、分析力強、表達能力和創造力較高等)的學生有發揮潛能的機會。此外,一般能力的學生,藉著與能力較高及資優學生的分組與交流,學習興趣及能力得到正面刺激;大大提升整體課堂的學習氣氛。

對象:中一年級學生

學習目標:

  1. 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及分析秦始皇的功過,並激發對歷史的興趣。

  2. 透過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歷史問題,學生能摒棄個人立場,突破思想框框,提升其創造力和高層次思維技巧。

  3. 在分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及接納不同的意見。

  4. 匯報討論結果及回應質詢可加強學生的表達及溝通能力。

學與教過程:

  1. 學生在進行此活動前,先從多方面搜集有關秦始皇的歷史資料,讓他們作充分的準備。

  2. 教師介紹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技巧,接著把學生分為四組,從不同的角度包括客觀角度、憑感覺去直覺思考、運用創意和明辨(批判)性角度去分析秦始皇的功與過。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分組討論時尋求及建立共識,並準備論據和質詢問題。

  3. 各組學生輪流匯報,各組互相質詢其他組別或回應提問。學生須在短時間內重新構思論據去回應其他組別的質詢。

  4. 教師接著以親切及開放的態度帶領全班討論,綜合分析各組的立論,全面評論一個歷史人物的得失功過(如歷史人物對當世、後世影響的深度、廣度,及其值得肯定或應予批判之處)。

  5. 教師引導學生代入秦始皇的身份,使歷史人物變得有血有肉,並請學生運用創意構思一些令臣民接納的建設或改革方案。教師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透過討論,利用集思廣益的策略,最後達成共識。在互相補足,彼此啟發新思維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解難能力和創造力。

學習成效:

  1. 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學生篩選出符合其立場的資料,然後加以分析整理,從中學會處理資料的能力。

  2. 整個課程設計的趣味性較高,讓學生在輕鬆自由的氣氛及開放的環境中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思考同一主題,因而提升了他們的分析力和創意解難能力。

  3. 教師引用了很多深淺不同的例子及問題,既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亦示範了多角度處事方式,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學生在解難、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學會勇於接受挑戰。透過討論及協作,學生一起交流,互相補足,既可發揮學生的長處,亦可培養學生照顧彼此能力及觀點方面的差異,從而提升學生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同時,學生透過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會較容易學習包容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總括而言,學生在既愉快、又富挑戰性的氣氛下理解和分析中國歷史人物,不但激發對中史的學習與趣,更加深了該科的認識。通過辯論及多角度思考,發揮學生的創意及高層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