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特殊教育需要 - 感知肌能訓練(特殊教育)學習課業及評估示例-課業設計示例的說明

甲 設計課業的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 : 在設計課業時,教師應靈活變通,以個別學生的需要、能力及興趣為中心。而所載的示例只作參考用途。

 

把步驟細分 : 在進行較複雜的技能或概念訓練時,可先將感知肌能訓練的技巧或概念簡化,讓學生能掌握所需要的概念。把較複雜的技能或概念細分為幾個步驟處理,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提示,或協助下完成有關訓練項目。

 

由具體至抽象 : 當學生未能掌握較為抽象的事物時,可先從具體的事例入手,包括步驟分析、示範或繪畫簡圖以幫助學生學習和思考。教師要選用合適的教具、用具或模型來幫助學生學習新的概念和鞏固已有的知識。

 

依據「目標為本課程」架構 : 課業不該是孤立的學習活動,最好能組織成單位,進而成為單元。但由於感知肌能訓練的學習重點不一定相對應在特定的單位下,因此教師可在「單位」不適用的情況下,考慮省略它。

 

營造情境 : 對於能力偏低的學生,教師可能在設計學習情境時會較困難。但教師需盡量配合學習的內容,營造一個愉快及與學生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配合生活流程 : 感知肌能訓練的課業較注重學生在課堂活動時技能的培養,而不是書本上的練習。教師應著重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鼓勵學生進行生活實況探究活動,確保學生所經歷的是一個豐富、全面而多元化的學習過程。對於能力較高的學生,可讓他們互述每日生活流程及嘗試提供解決難題的方法等。

乙 施行活動的步驟

在進行感知肌能訓練時,教師可用下述類似的步驟幫助學生學習:

(1) 教師示範有關的動作。

(2) 讓學生觀察、模仿和試做。

(3) 把工作細分為很多小步子,按深淺程度邏輯性地排列。

(4) 每次活動目標是要清楚和簡明。對於能力較低的學生,每次以不超過一至兩項學習重點細目為理想。

(5) 學生完成一項工作後,要立即給予讚賞,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6) 評估結果應作為計劃另一學習目標和課業的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