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10) 健康護理制度




[主要概念]      [閱讀材料]      [工作紙]      [簡報]      [評估練習

主要概念

1. 基層醫療

 

2. 三層醫療護理

基層醫療護理

病人與醫生的第一個接觸點

例如全科醫生

第二層醫療護理

專科的醫療健康護理

例如住院護理、日間手術、專科門診,以及急症服務

第三層醫療護理

高度複雜和昂貴的住院護理

例如器官移植和腦部的放射性手術

 

3. 香港的醫療健康護理制度

政策目標

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醫療服務

管治

醫務衞生局

制定政策

醫院管理局

管理公營醫院、專科診療所和外展服務

衞生署

提供推廣、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服務

 

4. 公私營機構所擔當的角色

公營

  • 主要提供第二層和第三層醫療服務
  • 為全港市民提供公平並由政府大幅資助的醫療服務
  • 作為全民的醫療安全網,服務四個目標範疇:
  • 急症及緊急護理服務
  • 為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羣提供醫療服務或護理
  • 需要高昂醫療費用、先進技術和不同專科合作診治的疾病
  • 培訓醫護專業人員

私營

  • 基層醫療主要提供者
  • 配合公營醫療系統,為有能力而又願意負擔醫療費用的人士提供選擇
  • 個人化的醫療服務選擇、更具私隱及方便的服務

 

5. 公營系統負擔: 調整公私營醫療界別比重

原因

  • 人口老化導致第二層/ 第三層護理的需求增加,即增加公營系統的醫療護理開支
  • 公營系統未能在短期內增加人手以應付需求
  • 公營系統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繁重
  • 公營系統的長期病患治療輪候名單及輪候時間越來越長

調整方法

  • 強化公共醫療安全網 – 在公營醫療系統投入更多人手及資源
  • 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
  • 加強基層醫療服務
  • 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
  • 自願醫保計劃
  • 檢討私營醫療機構規管
  • 發展電子健康記錄互通

 

6. 公私營協作

形式

  • 資助私營醫療界別的服務,令願意付款的病人負擔得起
  • 共同護理

益處

  • 由主要服務提供者變成資助有關服務,可以控制增加中的成本
  • 私人醫護人員的參與,能為治療病人即時提供更多人力資源
  • 增加病人選擇–私人執業醫生可能位處較方便地區,而服務時間亦更方便服務使用者
  • 一些病人會選擇私營服務來減少輪候時間
  • 鼓勵人口中收入較高的人士使用私營醫療界別所提供的服務
  • 公營醫療系統的輪候名單因部分病人選擇私營服務而縮短

張力

  • 競爭資源
  • 不同的抱負、期望和觀點

危機

  • 服務質素下降
  • 未能有效運用資源
  • 妨礙對受助者提供最適設的服務
  • 服務不連貫,計畫和協調出現問題
  • 服務劃一標準,影響私營醫療界別的發展

 

7. 不同國家醫療護理制度的模式

 

市場主導國家

福利國家

理念

  • 個人需要透過私有市場及家庭獲得滿足
  • 根據消費者付款的意願分配資源
  • 每一個人無論有沒有付費能力,都有權利使用醫療健康護理服務

政策目標

  • 減少政府的介入,政府只透過醫療補助及醫療保險介入幫助低收入的個人和家庭
  • 為全體國民提供全民普及的服務
  • 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 美國 - 私人保險,輔以醫療補助及醫療保險
  • 英國 - 國家醫療保健服務: 所有市民免費享用公立醫院服務/ 由於獲公帑全費資助基礎醫療服務/ 病人每次領取處方藥物均須支付畫一費用



閱讀材料




工作紙

  • 有待公布

 


簡報


評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