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關懷社會行動

[主要概念] [閱讀材料] [工作紙] [簡報] [評估練習]
主要概念
1. 專業介入
目的 | - 保護 – 例如:建立解難能力
- 減輕傷害 – 例如:紓緩因癌症症狀引起的不適
|
形式 | - 醫學治療 – 例如:手術、化療、放射治療
- 輔導 – 例如:家庭輔導、職業輔導
- 心理治療
|
2. 服務
目的 | - 預防 (基礎護理、教育)
- 介入、治療、維持、緊急支援 (急救、醫護)
- 康復 (庇護工場、戒毒、戒賭、精神復康)
|
種類 | - 健康服務:全科門診、住院和牙科服務、足病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社區健康服務和營養建議服務等
- 社會服務:院舍照顧、日間護理及家居照顧、社區服務、輔導等
|
其他形式 | |
提供服務的模式 | - 例如:綜合服務、特別服務、外展服務、中心服務、家居照顧、院舍照顧服務
|
服務的新趨向和發展 | - 社區為本:著重地區層面的服務,長期照顧
- 社區發展:透過專業人員瞭解社區需要,培育當地的社群,提供支援和照顧
|
3. 管理階層的角色
4. 溝通模式
線性模式 | - 單向的溝通模式,傳意者傳送訊息,而接收者只接收訊息,沒有回饋
- 限制:欠缺澄清訊息的機會,接收者/傳意者必須確保訊息正確地理解及表達訊息
|
循環模式 | - 雙向的溝通模式,傳意者傳送訊息,接收者對所接收的訊息作出回應
- 限制:
- 需要較長的溝通時間 (vs 線性)
- 交流時若出現噪音,會令訊息傳遞出現錯誤或扭曲 (vs 螺旋形)
|
螺旋形溝通模式 | - 傳意者與接收者的溝通在反複來回的信息傳送過程中不斷進步
- 限制:需要較長的溝通時間,未必適用於緊急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