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研究名稱以參閱有關研究的撮要 / 摘要
(個別研究的撮要 / 摘要只提供英文版本;第 1, 3, 7 項研究並無撮要 / 摘要提供)
研究名稱 | 研究目的/設計 | 要點/建議 |
---|---|---|
1. 香港中學使用語言研究 (教育署,1982) | 向校長、科主任及教師發放問卷,以了解教師及學生在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學校活動使用口語的情況。 | - 教師及學生在英文科以外的所有課堂均使用大量的粵語 - 高年級較少使用粵語 - 不少教師認為採用粵語教學有助促進學 生學習 |
2. 研究本港英文中學各種授課語言方式(講和寫)對中三學生學習的效用 (教育署及香港大學,1985) | 10所中學共1296名中三學生參與是項研究。他們透過錄影(共有英語、粵語及雙語3個語言版本)或印備的教材(共有純英語、英語附中文詞彙、雙語、中文附英文詞彙及純中文5個文字版本)學習。 學生課後接受以中文及英文進行的測試。此 研究同時測試學生的英語水平。 | - 30-40%具高語文能力的學生同時於中、英文測試中表現良好 - 約 30%的學生在以英文測試時能有良好 表現,另外約 30%的學生作答時有重大困難,其餘學生則介乎兩者之間 - 有重大困難的 30%學生希望完全以中文學習,並確證此舉有效 |
3. 教學語言對香港中學二年級學生學習進度的影響 (教育署及香港大學,1985) | 試驗以母語或英語教授中二歷史及科學科。 從中二級的歷史及科學科中選取一些課題進行為期六星期的教學。在29所中學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向不同學習能力組別的學生授課。 | - 學生能否以英語學習主要受他們的英語能力影響 - 即使學習時輔以中文講解,約 70%的學生在以英語學習及以英語進行測驗時明顯出現困難 - 對於英語能力最好的 30%學生來說,若語文成分較重的科目以英文講解和進行測驗,同樣不利他們 - 學生的英語能力與他們的中文能力,有很大的關連 |
4. 在英文中學初中班級採用不同教學語言安排的研究 (教育署,1985) | 對 15 所英文中學,共7500 名中一至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期間,學生接受了2-3 次的英文、中文、數學及歷史科的測驗以評估他們的學科表現。研究人員並就課堂採用的語言進行問卷調查。 | - 教師以粵語授課的情況較以往為多 - 英文能力較低的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的英語講解和英文課本內容 - 英文能力較低的學生成績較差 - 來自英文小學的學生為英語能力最佳的一群學生 |
5. 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初中學生學業成績的比較 (教育署,1985) | 在 1983-85 年期間,三批各約1400 名、來自中一至中三的學生,分三次接受語文能力和數學、科學及歷史三個科目的測試。 | - 學生能力、家庭背景和教師資歷若相同,對照之下,英文中學的學生在英文科的表現較佳 - 中文中學的學生在中文及歷史科的表現較佳 - 學生在數學及科學科的表現差距並無特定規律 |
6. 從學生就讀中一時的基本語文能力與其在香港中學會考成績兩者之間的關係對教學語言分組授課進行的研究 (教育署,1992) | 運用追本溯源的方法,追踪一批在1985 年就讀小六而在1990 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的中五學生,引證他們的小六語文能力與香港中學會考表現的關係。 | - 學生在香港中學會考的成績,與他們在升中派位時經調整的中、英文兩科的成績有明顯關連 - 以英文或中文作準則來追踪學生的香港中學會考成功率,兩者之間並無明顯差別 - 就讀於以全英語授課的英文中學而在香港中學會考取得較高成功率的學生,其升中時的英文和中文能力大都在第 60個百分位數或以上 |
7. 全用母語授課與分科用英語或母語授課的學校 - 兩類學生中學會考成績的比較 (教育署,1994) | 本研究探討使用不同教學語言中學的學生的香港中學會考成績差異,特別是比較全用母語教授所有科目與分科用英語或母語授課的學校的學生成績。 本研究按以母語授課教節數目與所有教節數目的比率(C/T比率)來分別兩類學校。 | - 全用母語授課學校的學生整體的原始分,較分科用英語或母語授課學校的學生高 - 全用母語授課學校的學生整體平均表現較佳,其中中國語文、英國語文(課程乙) 及語文成分較重的科目(例如地理、歷 史、經濟)尤為明顯 - 這兩類學校的學生的理科成績沒有明顯差異 - 以單一語言授課學校的學生的香港中學會考成功率,較中英並用授課的學生高 |
8. 中學改用教學語言的研究 (教育署,1994) | 是項研究旨在調查轉用中文教學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何影響,並研究以中文教學學校的學生學習過程及有關的可變因素,同時找出學生表現與學校語言環境的關係約 4500 名於1988/89 學年就讀中一的學生參與研究,他們來自 11 所逾半數科目已轉用母語教學的英文中學。 | - 在語文成分較重的科目如歷史、地理及科學科中,中文中學學生的表現較英文中學的學生為佳 - 英語能力低的學生不應在以英語為主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否則,他們會缺少動機或使用無實效的學習策略如死記硬背等方式去應付中學課程,此情況在語文成分較重的科目尤為明顯 - 學校應採用單一種語言作課堂教學 |
9. 教學語言評估分組研究:1994/95 至 1998/99 學年 (教育署,2000) | 追蹤來自56所學校11,000名學生由中一至中五的學習表現。參與研究的學校分為以 英語授課、混合(即分科以英語或中文)授課和母語授課的別本研究目的為評估不同的教學語言模式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在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方面,中一至中三學生需接受中、英、數、科學、地理及歷史科的標準化測驗。在中五時,學生在香港中學會考獲取的細分等級則為量度學習成果的主要準則本研究亦使用問卷以調查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個人觀感。 | - 在中一至中三程度,接受分科中英教學的學生在所有六個科目取得的平均分,與其他教學語言組別的學生比較,很多時候都是最低 - 按科目使用英文或中文授課並非學校理想的教學語言選擇 - 沒有證據顯示,入讀以英語授課學校能令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 - 母語教學有助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中大部分學科得到增值,此情況於科學及社會等學科目尤為明顯 |
10. 推行中學教學語言指引之評鑑研究 (1999 - 2002) (香港中文大學,2004) | (請參閱已上載的摘要) | |
11. 中學在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有效方法的研究 (香港大學,2004) | (請參閱已上載的摘要) | |
12. 為英中發展幫助中一學生適應英語教學的支援措施 (香港中文大學,2004) | (請參閱已上載的撮要) | |
13. 有關試行英語增潤課程的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學院,2005) | (請參閱已上載的撮要) | |
14. 推行中學教學語言指引之延續評鑑研究 (2002 - 2004) (香港中文大學,2006) | (請參閱已上載的摘要) | |
15. 香港以母語授課學校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的研究 (香港公開大學,2012) | (請參閱已上載的摘要) | |
16. 跨課程語言學習的研究 (香港大學,2021) | (請參閱已上載的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