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家長電子專遞

 

家長電子專遞

 

教育局

2019年7月26日

 

本期焦點

  • 回首通識教育科十年

 

回首通識教育科十年

 

劉尚威教師

 

高中通識教育科自2009年開始實施,至今十年,期間常常受部分社會人士批評,指其過於政治化,甚至有意見認為近年年青人參與社會運動,而且行為日趨激進,皆源於通識教育科。我以往主要教授文史科目,至十年前高中通識教育科出現,就開始「轉型」。十年回首,對通識教育科的學與教有切身體會;際此課程專責小組發出諮詢文件本整體檢討中小學課程,故提出一些看法予大家參考。

 

猶記得當年向學生介紹通識教育科,會先行講述科目中的三項元素:「ASK」,分別代表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及知識(Knowledge)。現在就以十年切身體會審視一下通識教育科的「ASK」。

 

先就知識層面而言,通識教育科課程內的六個單元,涉及自身、社會、國家、人類世界及物質環境等眾多方面的議題,藉此幫助學生認識當今世界不同的境況及其多元化的特質。由此而言,通識教育科課程的知識層面,固然包含了政治議題,但其所佔比例實在不多;若謂課程內容針對政府的不足之處而向學生「洗腦」,肯定是一葉蔽目,以偏概全,沒有充分掌握整套課程的理念。就我多年所見,學生修習通識教育科能令他們更關注中外時事和社會發展趨勢,大大增長知識。另一方面,課程內容亦有可再優化的餘地,例如可考慮更清晰地界定課程內容所涉及的議題範圍,以及釐清需要考核的知識和概念。此舉可令學與教更為聚焦,亦有助學生準確掌握知識而作有意義討論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談。

 

就技能層面而言,學生在通識教育科課堂需要學習分析不同類型的資料,而最常見的為詮釋圖片,以及解讀以不同形式呈現的統計數據。至於更進一步的高階能力,則包括掌握相關概念、有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善用不同訊息與觀點,以及有效綜合與論證,從而培養個人具備理性、客觀的明辨性思考能力。因此,通識教育科課堂一直強調多角度思考,務求全面理解議題的來龍去脈;而所研習的材料,或出自政府文告,或來自不同非政府組織,即使利用新聞報道或時事評論,亦會兼採百家,令學生掌握不同觀點與立場。通識教育科從來就不主張偏激的立場,具專業能力和操守的教師,都不會也不應以自己的政治取態影響學生,如有這些情況出現,我相信教育局必定秉公嚴肅處理。

 

就態度而言,通識教育科希望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主要以六大單元的課程內容為載體,包括:自尊、自律、尊重、責任感、性別平等、尊重法治、人權與責任、民主、正義、歸屬感、尊重多元化、愛國心、道德考慮、人類整體福祉等,以上各項全屬正面、積極,又如何會「教壞學生」呢?另一方面,我贊同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在諮詢文件內提及需要培養學生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並建議教師在課堂學習以外,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式學習。通識教育科既是核心科目之一,當然需要擔當重要角色。按我過往經驗,在課後安排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社區考察活動,以及帶領學生前往內地和外國參與體驗式學習活動,不僅可充實於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對於培養他們的待人接物態度和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亦有重大作用,值得同工在這方面多作構思和嘗試。

 

從以往身為文史科目的教師,到今天轉教通識教育科,我仍會把握機會向學生強調探討議題時,除了應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角度外,縱向的歷史角度亦不可忽視,因為歷史科所強調的鑑古知今,在通識教育科仍然適用。另一方面,為了備課需要,我現時的閱讀方向較以前更加廣泛,視野亦因而開闊,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並沒有因為任教通識教育科而變得政治化。如今藉着專責小組課程檢討的良機,正好讓社會大眾認真看清通識教育科的面貌,繼而集思廣益,踴躍回應諮詢文件的建議,造福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