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15B) 健康和社會關懷議題 – 歧視




[主要概念]      [閱讀材料]      [工作紙]      [簡報]      [評估練習

主要概念

1. 偏見與歧視

偏見

  • 根據某些看法/信念 – 對某人所形成的先存觀念

歧視

  • 行動

 

2. 歧視

直接歧視

  • 差別待遇 – 在可比較的情況下,給予較差的待遇

間接歧視

  • 一致待遇 – 對所有人施加相同的條件或要求,結果對某些人士產生不公平的影響,而該條件或要求是沒有合理理由支持

 

3. 對以下組別的歧視

性別

  • 例如:因性別而不獲聘用 / 晉升

年齡

  • 例如:長者能力減退,被視為家人及社會的經濟負擔

弱能

  • 例如:輪椅使用者所居住的屋苑沒有可供輪椅出入的通道

少數族裔

  • 例如:少數族裔因言語障礙不獲聘用

病人

  • 例如:因經常請病假覆診而被解僱

 

4. 四種文化共融/適應模式(少數族裔或主流社會)

 

維持文化身份和傳統

與主導文化或主流社會維持關係

 

融合/共融

(多元文化)

同化

(文化大熔爐)

與主流社會分隔
(隔離)

邊緣化
(排除在外)

 

5. 對醫療和社會關懷系統的影響

醫療系統 – 加重醫療負擔

  • 歧視帶來的負面標籤令病人怕被孤立而隱瞞病歷,因而阻礙他們及早察覺病情和及時接受治療
  • 歧視是長期壓力源,影響病人及家屬精神健康,可能引致精神障礙

社會關懷系統 – 令被歧視者更容易成為弱勢社群

  • 對個人成長的負面影響:未能滿足需要、負面的自我形象、造成社交及情緒隔離,影響不同層面的健康
  • 被歧視者缺乏緊密的人際支援網絡,在遇上危機時未必能得到足夠的個人及社會資源應付,因而成為弱勢

 

6. 可行方案和解決方法

個人

  • 避免歧視的行為 / 成見 / 角色定型
  • 認識與自己不同的人,對所有人表達尊重與同理心

社區

  • 健康場所 – 在社區、工作場所及學校建立接納的文化
  • 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服務

社會

  • 立法
    • 殘疾歧視條例
    • 性別歧視條例
    •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 種族歧視條例



閱讀材料




工作紙

  • 有待公布

 


簡報


評估練習

  • 有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