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通识教育科改革正面睇 (上篇)

  教育局就通识教育科的改革备受社会关注,虽获得社会广泛支持,但同时部分媒体与组织对有关科目优化安排作出种种评论,当中部分说法是建基于没有事实根据的揣测,完全错误理解局方改革科目的原意。局方为澄清社会对科目改革的误解,现作出以下回应,以正视听。

1. 优化高中核心科目刻不容缓

  现时,不少学校的高中四科核心科目占去逾半课时,学生缺乏空间,而且四个核心科目的实施情况都有不同程度需要优化之处。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专责小组)经过为时近三年的谘询及讨论,报告建议之一提出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为学生创造空间和照顾学生多样性。教育局充分考虑专责小组的建议,并回应社会各界的意见,由各相关科目的课程及考评委员会跟进而提出优化方案,可望让学校增加课程弹性,为学生创造空间,拓宽学习经历,并让他们投入感兴趣的活动,得以发展所长。

2. 教育局不能无视通识教育科推行出现异化

  现行通识教育科课程开放富弹性,容易被少数人士自行解读演绎,推行出现异化,为人诟病之处包括:过多时事讨论,学生缺乏系统知识,流于泛泛而谈;受公开考试拟题方向的倒流效应影响,讨论呈现二元对立,并过份聚焦于政治议题;错误解读批判性思考(二○一五年已改称为「明辨性思考」)是代表敢于挑战权威,凡事倾向批判或反对的态度,忽视了建基事实而审慎思考判断的原则。课程推行逾十年,上述课程内容、教学策略,以至评估考核的问题,都有恶化的趋势,改革有迫切需要。

3. 教育局承担教育领导之责

  教育局在教育工作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资源,更是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及推行者,课程及教育专业的领导者,同时担当着监察者的角色。课程的恒常工作包括持续检视与优化学校课程,教育局就此更是责无旁贷,以维护教育专业,并保障学生利益。因此,教育局不能无视通识教育科长期存在的异化情况,如揣测局方科目改革安排的动机,并以此来反对课程持续发展,不但罔顾学生的学习利益,更是漠视局方科目优化背后的教育专业考虑。

4. 课程及考评按机制专业领航

  课程发展及修订,有其既定机制及程序。政府于二○二○年十一月底公布通识教育科改革的主要方向。课程发展议会和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随即成立「重新冠名科目委员会」,负责设计课程(包括不同课题选取的考虑及比重)、评估和实施策略。委员全是教育专业及社会各界具代表性的人士,他们秉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按既定程序、参考专责小组报告书的建议,以及采纳专业人士的意见而开展课程修订的工作,体现专业领航的原则。

5.  修订课程仍是必修必考的高中核心科目

  通识教育科的改革以至优化合情合理,回应各界期望,获得社会广泛支持。从教育专业角度而言,任何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都要检讨其成效,针对性地修订改善,是课程持续完善的必要举措。若然这种自我完善的修正行为,都被误解为「杀科」的手段,实无视学生的学习需要,亦漠视了教育局提供优质教育的使命和决心。

  如要「谋杀」通识, 取消这科更直接了当。修订通识教育科课程内容,并为科目冠以新的名称,旨在纠正施教过程中出现异化情况的症结,让科目回到正轨,从而行稳致远。该科仍然是必修必考的高中核心科目,可见「谋杀通识教育科」之说不攻自破。

6. 有序谘询,尽早推行裨益学子

  专责小组工作了近三年,已广泛谘询持份者及进行公众谘询,收到的书面意见书有112 000份。教育局在去年十二月接纳了报告,并就通识教育科接受了专责小组大部分意见,对于社会未有共识的项目,教育局定出具体方向,交由课程发展议会及考评局跟进课程及评核的详情,制定现在建议的课程框架,体现专业领航的原则。

  四个核心科目一起优化才能释出足够空间照顾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包括让学生在各学习领域或应用学习之中增修一个选修科目,更深入学习各科目,在修读数学科的必修部分外再修读延伸部分(单元一/单元二),更积极参与「其他学习经历」/全方位学习活动,或发掘其他个人兴趣,以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抱负。社会回馈正面,希望尽早推行裨益学子。教育局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如何协助学校尽快落实推行。

二○二一年二月九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