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发挥香港高等教育优势 建设大湾区国际化基地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

 

  正如《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机遇。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陆路口岸相继开通,区内的人流、物流及资金流将加强连系。把握契机,善用优势,推动香港的教育、科研及人才发展,进而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化教育基地,以及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正是特区政府及高教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香港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4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六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卓越的学术及科研水平备受国际肯定。我早前亦参观过香港大学的「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科硏成果包括开创重要的新颖化学体,以及发展符合环境友善原则的绿色化学。本地大学若能善用大湾区的机遇,加强与区内高校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必定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事实上,香港的高等院校已经与内地的院校密切合作,包括透过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截至二○一七年十一月底,香港与内地及澳门的高校共有1 417个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其中与广东省和澳门院校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多达333项,占整体合作数目约25%。
  
  此外,现时香港已有六所高等院校在深圳开设产学研基地或研究院,随着大湾区的发展,香港可将本地大学的科研成果于区内进行技术转移和商品化。就此,我们将致力加强粤港澳科研人才交流互通,接下来可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学科,建设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进一步推动各类研究创新合作平台,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功能。
  
  教育局亦非常重视和支持本地大学与内地高校结盟以推动学术及科研合作。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各相关教育部门的协调推动下,香港的大学于二○一六年底与广东省及澳门的高校创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短短两年间,三地共28所成员院校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举办年度校长论坛、在联盟框架下成立「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及「粤港澳超算联盟」、统筹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及科技成果展览,充分发挥汇聚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大湾区内高校合作开启全新局面。我们将借助联盟的合作,整合三地高校的优势,并鼓励不断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准。
  
  在职专教育方面,职业训练局(职训局)正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 在课程开发、师生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职专教育,培养人才为行业服务。其中,在电机工程的范畴,职训局与深职院合作开办全日制电机工程高级文凭课程(电气服务)课程,招收香港学生就读。学生在职训局属下的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修毕电机工程高级文凭第一年的课程后,会到深职院修读两个学期,毕业同学将可获发两地学历证书。此安排能增强同学在大湾区的竞争力,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高等教育是社会人才之源,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提升学术水平,可为香港、大湾区以至国家培育人才。香港多所专上院校均已在大湾区城市展开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学,包括位于深圳市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珠海市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不偏离院校本身于香港的核心工作的原则下,教育局支持更多香港的大学和院校在大湾区办学,充分发挥香港高教界的特点及国际化的优势。这亦有助吸引国际知名的教育机构在大湾区办学,促进具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在大湾区内进行,把大湾区打造成国际化教育基地,为香港的学生开拓更多协同创新的机遇。

 

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