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周年研讨会「全人教育与社会服务」- 讲题:全人教育的理念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周年研讨会「全人教育与社会服务」

讲题:全人教育的理念

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致辞全文

 

邓教授、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多谢主办机构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与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各位同工和同学分享香港廿一世纪教育目标中「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过程。当社会上正热烈地讨论通识教育是否应该成为高中课程必修必考的一部分时,能够参与大学的通识教育研讨会,实在感到高兴。

        教统会于二零零零年发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以「终身学习、全人发展」为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并且将廿一世纪的教育目标定为「让每个人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具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愿意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从这个目标引申,教育的场景并不限于小学、中学、大专、大学,而教育的受众亦不限于在学的年青一群。教改的愿景是要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终身学习者」,使大家不单在学校、学院里学习,更可透过积极的社会参与,特别是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达致真正的「全人发展」。

        事实上,中外自古皆有「全人教育」的理念:今日西方的人文教育,起源自古希腊哲学家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目的的讨论;而中国传统的「」,即知识分子,亦须研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虽然中、西演绎和陈述方式可能相异,但所论及的内容和精神都非常相近,大家都相信教育应以均衡为要,强调知识、能力与品格并重;并且以人为主体,让学习者的身、心和灵性都得到全面发展。

        为回应「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教改方向,并配合教育目标中「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发展,课程发展议会于二零零二年发表《基础教育课程指引—— 各尽所能‧发挥所长》文件,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第一,学校要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学习经历,建立学生的个人品格,包括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分认同和承担精神的价值观和态度。学校在设计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课程时,会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发展和认知的需要,例如高小及初中的同学要面对青春期带来的冲击和疑惑、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面对选科时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性向、到长大成熟的阶段又要对未来的职业和婚姻有所期望。此外,身为香港的市民、中国的国民和世界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学校必须配合学生相关的生活经历,利用真实的事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及探讨涉及不同价值观的问题。

        香港是一个资讯发达、言论自由、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社会上不少热门的议题,所引发的言论都展现不同的价值取向。民主化的进程往往带来利益的角逐,亦引起社会各阶层纷纷就各个议题,从不同角度陈述各自的观点。这些都是开放的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亦为培养多角度和批判性思维提供不少素材。如何采取兼容开放的态度,在纷纷议论之中理出头绪,在实事求是中订下个人的立场,正是通识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

        第二,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智能发展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一方面具有稳固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亦培养出乐于学习的态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自发的学习态度尤其重要。「终身学习,与时并进」是为学与做人成功的基石。过去香港的教育经常被人诟病为「填鸭式」,学生只知背诵,不懂思考,亦不能领会学习的乐趣,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这种教育模式,与「终身学习」的理想相距甚远。课程改革提出学习要同时建构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适应转变的共通能力和积极正面的处事态度。在知识方面,课程架构以八个学习领域涵盖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由小学至中学,在语文、数理、人文、体艺等方面都有均衡而全面的基本知识和连贯的学习经验。课程架构亦重培养终身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九种共通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我们相信活的知识并不可以从死记硬背中获得,而是要学习者在探索中去体会和建构。过去数年,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规划、教学法、评估策略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感谢教育同工的付出,让我们看见课改在基础教育阶段已有初步的成果。现时学校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学习模式更多样化,扩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令他们更加关心社会。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的第三种学习经历,最切合今日研讨会的主题,就是社会服务的经历。我们不单希望同学能参与义务工作回馈社会和培养勇于承担的精神,更希望他们透过社会服务,培养对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同理心、关注和尊重。透过接触不同界别,学生不单对社会有更深切的了解,更可能会对某些社会服务,例如医疗、房屋、社会福利等产生兴趣,甚至发展成日后的专长,进而投身其中。社会服务除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帮助外,我们亦希望透过社会服务,提倡「守望相助,推己及人」的精神,从而建立和谐共融的社会。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志愿团体和义务工作机构的合作,尽量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也能献出自己的一分力,参与你们的工作。我也鼓励在座的同学,多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既可帮助别人,亦可充实自己。

        第四,全人教育当然不能忽视体育和美育的发展,我们期望学校能透过体艺发展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新的课程架构将体育和艺术教育纳入八个学习领域之中,确保学生拥有这两方面的学习经历,而且这两个学习领域的课程,都朝均衡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期望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终身兴趣,以及持之有恒的运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扩阔生活空间,拥有更充实的人生。

        最后,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与职业有关的学习经历,把学习与学生的职业抱负及就业机会连系起来。学校可按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扩阔学生与工作的接触面,让学生在不同层面认识各行各业的工作。在中学的不同学习领域中,亦有部分课程内容是与工作有关连的,例如科技教育。在中学里亦有职业辅导主任协助统筹有关活动,为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作好准备。

        香港一向奉行自由经济,并已连续十一年被传统基金会推举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我们相信竞争会为社会带来最高的效益,为市民带来最佳的服务,开放电讯市场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与此同时,我们要为社会上竞争力较弱的一群,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强调机会],但最终每个人都要凭自己意志和努力,力争上游。这是香港创造经济繁荣的原动力,过往如是,未来亦然。透过与职业有关的学习经历,同学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调校个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适应工作世界的环境和要求。

        教统局最近发表《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文件,大家都非常关注。高中学制和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延续,我们盼望三年一贯的高中学制能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容许学生有更宽敞的学习空间。此外,新的课程能消除过往过早分流的弊端,让学生可同时享有专科与通识的学习经验,并能照顾他们在学习和职业方面的不同取向。我们亦继续强调德育与公民教育、体艺发展及其他多元化学习经历在高中课程的重要性,贯彻「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理念。此外,采用「3+3+4」制度之后,香港的学制与国际主流的学制可以更好地接轨,而与本地各种职业出路和高等教育资历的衔接将会更顺畅,帮助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之后继续追求学术、职业及专业方面的资历,让人人都有机会踏上成功之路。建议推出以来,普遍得到社会人士和教育同工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在课程设计和推行策略方面细心规划。

        另一方面,我也盼望四年制的大学,能为香港的大学教育带来新的面貌,让大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追求各种知识和学问、思考人生、培养品格,装备自己成为真正能服务社会的人。中文大学在四年制大学与通识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对香港这次高中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行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亦为高中课程的通识教育树立典范。

        廿一世纪的香港,需要专、通并重的教育体系:我们需要专才训练,以切合高度分工的社会需要,也需要通识教育去帮助学生应付瞬息万变的时代。「全人教育」既然以人为中心,更重要的当然是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使学生成为有见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对真、善、美有感知、会追求,最终达至自我实践,迈向丰盛人生。要实现这个理想,亟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亦需要大学与中学互相配合。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学校自然是教育的主要场景,全人教育的理念必须先在学校落实和贯彻,学生毕业之后才会成为发展全面的终身学习者。过去数年,香港教育界同工为教育和课程改革付出了许多努力,值得社会各界赞赏和支持。希望大家继续为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多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