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工程师社促会周年纪念晚宴致辞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九日

工程师社促会周年纪念晚宴

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致辞

 

 

胡法光会长、何钟泰主席、各位嘉宾:

 

今天是工程师社促会九周年纪念晚宴的好日子,很高兴可以出席这个盛会,与各位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说起来,教育其实与工程界的关系匪浅。一方面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更实际的,是不少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将来以工程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很多人会问,工程界需要具备什么特质的学生加入这个专业呢?或许让我们先看看未来的世界到底需要怎样的学生。

 

从工业革命到今日的知识革命,人类正身处变动最迅速的时代,知识一日千里,人类工作的模式与性质亦随之而不断转变。没有人能够肯定数十年后的世界需要什么必备技能,再加上这个资讯年代,知识的滋长是以几何级数急速膨涨。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 (Peter M. Senge) 所说,学校教育已成为片段知识的传授和枯燥性学术的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学习脱节。

 

那么学校应该教什么?正如德莱顿(Gordon Dryden)和沃斯(Jeannette Vos) 在《学习的革命》中指出,「最重要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简单来说,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书本知识,教导今天的学生怎样应付明日的挑战。与其要学生被「背不动」的书包压得透不过气,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些能「带着走」的能力,让他们可以终身受用。面对廿一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培养一些重分析、能自学、敢创新、有承担、懂得融会贯通、善于独立思考、有高度适应力的人才。

 

至于工程界又需要怎样的后起之秀呢?我不敢在此班门弄斧,只可以引述土木工程学之父泰尔福德 (Thomas Telford) 所说,工程师的原意就是「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工程师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意志,又要具备工程设计的美感和想像力。然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工程教育由于在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窄,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提升;而学生亦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方面的认识,因而在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调控及管理上有不足之处;这些都会制约了工程教育的良性发展。

 

顾秉林校长提倡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并指出培养工程科技的创新人才,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重基础,特别是加强数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及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要大幅度删减陈旧的课程;二是重交叉(即现在流行所说的cross-over),要努力增加学生跨学科选择、专业训练和工程研究方向的机会;三是重人文,因为人文教育体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入工程教育;四是重实践,包括校外实习的部分,同时要努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由此看来,香港现时推出的「3+3+4」学制改革,亦正正配合了这些教育的大方向和新趋势。

 

中学实施「3+3」学制,可让学生获得较连贯和多元化的高中教育,并有利于设计灵活及跨学科的课程。为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和稳固的知识基础,我们建议的新高中课程,将包括中、英、数和通识教育四个核心科目、两至三个选修科目,以及其他学习经历,务求在广度深度之间,以及在理论应用学习之间求取平衡。我们建议将通识教育列为必修科目,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将知识融汇贯通,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深信新高中课程能有助提升学生的语文和数学能力、扩阔他们的知识基础,并提高他们在沟通、分析、批判性思考、独立学习和人际技巧方面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兴趣。新高中课程有助加强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包括两文三语、资讯科技和自学的能力,同时亦因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志向和兴趣,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包括职业导向教育,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务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好公民。

 

至于四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令大学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提供更宽广和多元化的课程和学习经历,例如往国内或外地交流,以扩阔视野,使学生的知识既专且广,并得到更均衡的全人发展。这些均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或进修作出更好的准备。

 

香港的未来有頼于我们的年青一代。「3+3+4」学制为我们的下一代以至香港整体带来重大的长远利益,是一项回报丰厚的社会投资。你们的参与和支持,是新学制成功的关键。工程师社促会一向热心参与社会事务,对推动工程专业、服务社会、以至培训年青专业人才都不遗余力。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给予回应,共同筹划这影响深远的新学制。多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