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南极考察队科学家杨惠根研究员(「雪龙2」号南极考察队科学家)、李正阳教授(「雪龙2」号南极考察队科学家)、何建宗教授(绿色未来基金总会会长、香港极地研究中心创办人、马逢国议员(「雪龙2」号访港筹委会主席)、李乐诗博士(极地博物馆基金创办人)、林超英先生(前天文台台长)、各位嘉宾、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盛会,和大家一起,与我们的南极考察队科学家进行真情对话,了解国家在极地考察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在这里,我首先要代表香港教育局,向国家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以及南极考察队在远征归航途中访问香港,表示热烈欢迎和敬意;对绿色未来基金总会及香港极地研究中心筹办各项「雪龙2」号的访港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雪龙2」号是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极地科考船,也是全球第一艘采用首尾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搭载世界一流的海洋和考察设备。「雪龙2」号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期间,收集大量气象、海冰和其他航行环境信息资料。它不但大大加强国家在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让我们更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更加关注全球暖化带来的影响,亦更明白「极地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意义重大。
马克思说,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努力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高峰。我们国家于1984年已开始到南极考察,建设首个南极气象站。四十年来,考察队队员接续奋斗,不怕艰辛,克服极地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以无比的坚毅和意志坚守岗位,为进行科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希望同学好好学习我们的考察队队员的刻苦和奉献精神,传承科研的薪火和使命。
今天,我们可以在香港科学馆展览中看到「雪龙2」号1:100的模型,部分同学更有机会登上「雪龙2」号参观,感受科学家在船上进行科研的情况。最难得的是,大会特别安排中国南极中山站的科学家,通过联机与同学进行历史性对话,分享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他们的心路历程。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考察队队员,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国家在极地科研上的进程和成果。
我鼓励同将所见所闻结合不同学科的学习:如小学常识科、中学科学科、地理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等,进一步探究缓减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的课题,同时连系过往课堂所学,比对科学家在极地采集环境及生物样本作研究的实况,深入思考极地在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并以极地科学家作为榜样,订立远大的目标,好好装备自己,为建设美好香港、中华民族复兴,以及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雪龙2」号在南极完成考察之后,以香港作为回航返国的首个航站,国家自然资源部更派出三十人的代表团,当中有国家顶尖极地领域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来到香港和我们作学术交流,国家对香港的重视让我们深深感动。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的厚爱,感谢南极考察队远道而来,与我们分享交流。特别感谢你们为国家以及人类社会维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无私贡献。最后,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极地科研再创佳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