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科课程将分阶段推行,学校可按校情及准备程度,最早可于2024/25学年按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试行新课程,而全港小学须于2025/26学年开始推行小学人文科(从小一及小四开始)。
教育局已于2024年10月16日向学校发出通函第228/2024号公布中学学位分配办法下「校内成绩评估」(呈分试)科目比重的优化安排,优化后的科目比重将于2026/27学年的小五下学期开始实施。「校内成绩评估」所有科目比重总和为38,小学人文科所占的比重为4。而小学人文科的平时分占总分不超过20% ,学校可透过平时分的安排让同学更能展现日常的学习成果。
有关2026/2028及以后年度中一派位下的「校内成绩评估」调整办法,以及应注意行政事项,请参阅教育局学位分配组于相应年度所发出的函件。
教科书出版商将为小学人文科编写课本,并将新课本送交教育局评审,与其他课程的安排一样。通过评审的小学人文科课本将于2025/26学年起分批推出,供学校采用。
课本并非唯一的学与教资源。教师可运用其专业知识,自行编订或替学生选择「适用书目表」以外的课本或学与教资源,以切合学生的需要。在选取和编订学与教资源时,学校管理层有责任确保不同科目的学材/教材均符合相关课程的宗旨和目标,内容客观持平和切合时宜,资料及数据适切准确。鉴于小学人文科课程建基现行小学常识科课程,当中绝大部分内容源自现有常识科课题作重整,因此近年为常识科教师提供的学与教资源仍然适用于小学人文科。教育局会持续推出更多元的学与教资源,以配合小学人文科课程的推行。
小学人文科的课程规划建议占总课时不少于7 %,并包括可供弹性处理的课时,以增加整体课程规划的弹性和跨课程学习的空间。如每课节以35分钟计算,建议小一至小二各级每周为2节,小三至小六各级每周为2至3节,教师按校情和学生需要整合不同学习安排,规划小学人文科课程。
小学教育课程指引(2024)建议学校善用学习时间(学时),以「有机结合」、「自然连系」、「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课堂内外」及「全校参与」的方式,整体检视和规划学校课程,组织各种课堂内外的学习安排,丰富学生的多元学习经历及促进均衡发展。
学校可通过教师跨科组协作,整合/调适/梳理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经历。人文科课程的学时涵盖包括课堂学习及人文元素的跨课程学习活动、学习经历和延展学习的时间。学习经历可以在弹性课时举办配合课程的学习活动,例如举办中华文化日,参观政府部门、博物馆或文物展,亦可鼓励学生参加《宪法》和《基本法》全港校际问答比赛,活化小学人文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益。
小学人文科课程绝大部分内容建基于常识科的学习范畴及其学习重点,近年为常识科教师举办有关人文教育的培训仍然适用于小学人文科。教育局为协助学校做好准备实施小学人文科课程,会持续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培训。由2023/24学年起,教育局会每年提供约4 000个教师专业培训课程名额,内容包括学与教策略、课程规划与管理、国家安全教育、国家最新发展、国家历史与中华文化等,以支持教师教授小学人文科。详情请参阅本局小学人文科教师专业培训课程网页。
在「同一课程架构」的原则下,收录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下称:智障儿童学校)亦须开设小学人文科,以为智障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