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感知肌能训练(特殊教育需要)学习纲要 - 附件一 - 感知肌能训练安全指引

 

1. 策划和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之事项

2. 使用各种场地、工具、器械及教材时的安全

3. 特别情况

4. 总结

1.策划和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之事项
 1.1.有多种弱能的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时可能力有不逮。在策划及教导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应先征询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或护士的意见,充分掌握学生的能力;包括感官功能、活动能力、及肌肉的协调性等。以致在设计活动时可因应学生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调节。
 1.2.教师须以正确及安全的扶抱方法,协助学生转换位置,例如落地席,上落轮椅等。有需要时,教师必须谘询物理治疗师的意见。
 1.3.进行感知肌能训练时,教师必须给学生明确的指示和适当的训练,有需要时,可给予视觉或听觉上的提示。
 1.4.教师在口头提示及作示范时,须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亦须清楚和缓慢地说话,确保学生完全明白。
 1.5.各项活动的节奏及动作,均须按学生的身体状况,小心调节,及按部就班地进行。
 1.6.活动时,须小心控制场面,尽量缓和紧张的气氛。若学生反应过于激烈,教师须给他们足够时间冷静下来。
 1.7在进行任何活动时,如发现学生有不安的现象,应立即停止。
 1.8.

活动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须有足够时间休息。

向上

 

2.使用各种场地、工具、器械及教材时的安全
 2.1.在进行感知肌能训练时,室内之家俬、杂物、门窗等均可能妨碍活动的进行和引致危险。请尽可能将环境改善,以应所需,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2.如在空旷的户外场地进行活动,应注意地面情况,地面要平坦,留心凸出而容易招致危险的物件。
 2.3.在进行大肌肉活动如跑步、爬行、滚动、跳跃等训练时,着地区域要柔软,学生若失控时,尽可能协助其安全着地。
 2.4.湿滑的场地,不宜进行跑步或跳跃等活动。
 2.5.进行感知肌能训练时,如果需应用体育用具或特别器械,必须事先妥为检查。在操作及安装方面,请先征询有关科任教师或治疗师的意见。
 2.6.为避免疾病传染,在进行视觉训练及味觉训练时,应完全避免学生共用一个眼罩或食具。
 2.7.在选用感知范畴的教材/教具时,教师尤应注意安全:
2.7.1. 嗅觉训练:
  • 太刺激味道避免尝试
  • 个别敏感学生需避免吸入刺激气味,例如部份学生绝对不能接近璋脑的气味
  • 避免学生自行接触教具

2.7.2. 小肌肉训练:

  • 防止学生吞食太细小的物件

2.7.3. 视觉训练:

  • 避免用强光直射学生眼睛
  • 避免看紫外光及其光源

2.7.4. 触觉训练:

  • 触摸物体时,避免太尖、太热、过份粗糙等物质。

向上

 

3.特别情况
 3.1.学生如遇有以下情况,教师须特别小心;如有需要,更须通知学校护士:胸痛、呼吸困难、心跳急速、过度疲劳及晕眩、面色苍白、不寻常的焦燥或愤怒、无故流鼻血及发烧等。
 3.2.对于体弱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留意他们活动的情况,如太剧烈时,应停止活动。
 3.3.急救箱必须放置在教职员方便取用的地方。教师必须有急救常识,亦须懂得应付学生病发时的适当处理程序。
 3.4.患有视网膜脱离或严重近视的学生应避免进行大动作之剧烈运动。
 3.5.患有脆骨症的学生应避免进行碰撞及大动作之活动。
 3.6.患有癫痫症的学生应特别小心,须经常有人陪伴他们以防病发跌倒。
 3.7.身体弱能的学生,除了平衡及肌肉控制力不足外,其对活动的自觉及疼痛的感觉都可能较弱。在进行感知肌能训练时要特别小心,或须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3.8.

对于在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使他们作好心理准备,以适应环境上的改变。

向上

 

4.

总结

本附件内的建议只供参考之用,未能尽列;各学校校长或施教者须运用他们的普通常识和专业判断,灵活使用本指引,并根据【职业及安全条例】和学生的情况,制定校本安全指引。

 如有疑虑,可谘询有关机构,例如:劳工处、职业安全健康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