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中国戏曲

 

以下学与教资源供教师参考及使用。部分资料(例如乐谱、影音档案、图像)因版权问题,未能提供网上版。教师可选取合适的部分作为课堂学习内容或延伸学习材料。


中国戏曲
《戏曲与中国文化的蜕变》讲座(讲者:陈守仁教授)
根据清末民初汉学家王国维的说法,中国戏曲可简单界定为「以歌(即唱腔)舞(舞蹈)演故事」,当中包括扮演部分。另上古文献所记载的「乐」,与今天「音乐」的概念不同,而是一种属综合性的媒体,其中包括歌唱、舞蹈、器乐和诗歌等方面,与现时戏曲运用的元素十分接近。于讲座中,陈守仁教授介绍中国戏曲发展的概要,其中涉及音乐或戏曲术语,部分解释可参阅教育局教材套《粤剧合士上》。

内容撮要:
PDF
 
录像  :
 

 

昆剧及京剧
昆曲和昆剧起源于江苏省昆山地区,属曲牌体剧种,唱段中甚少器乐过门,演员需要从曲牌的起首唱至结尾。昆曲曲牌的格律为长短句;歌曲音域广,高低音很多时相隔超过两个八度。昆剧的特色是载歌载舞,演员所做的每个身段都结合唱腔,边唱边做,难度极高。昆曲主要为南曲,很多时亦运用北曲。基本上南曲属五声音阶,北曲则为七声音阶。昆曲讲究字首、字腹和字尾的歌唱技巧,以及细腻的吐字技法,常要求拉长腔,即一字多音。伴奏乐器以鼓、板和笛子为主。

京剧在清代渐渐兴起,弋阳腔传入北京后,与方言及土戏结合而产生京腔。这时的京腔还只是京剧前身。当时的内廷和官绅都爱听弋阳腔和昆山腔。干隆于1736年继位后,剧坛便渐分为雅部和花部。雅部指昆腔,较为文雅;花部则泛指所有非昆腔的腔调,亦称作乱弹。至干隆八十大寿(1790年),徽班入京祝寿,把二黄腔调带入北京。道光年间,约十九世纪中期,楚调(也称汉调)亦随戏班传入北京,后来再把西皮传入。京剧逐渐糅合二黄和西皮而产生皮黄戏,这是京剧亦称皮黄戏的源由。

《昆剧及京剧的源流和艺术特征,以及京昆的关系》讲座(讲者:邓宛霞女士、耿天元先生)

内容撮要:
PDF
 
录像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昆剧《牡丹亭.游园》、《秋江》导赏及演出
导览  :
PDF
 
   - 歌词  :
PDF
 
   - 录像  :
  
   - 歌词  :
PDF
 
   - 录像  :
  

京剧《四郎探母.坐宫》及《三岔口》 导赏及演出
导览  :
PDF
 
   - 歌词  :
PDF
 
   - 录像  :
  
   - 歌词  :
PDF
 
   - 录像  :
  


 
粤剧
《粤剧与京昆的关系》讲座(讲者: 阮兆辉先生、 刘洵先生)

粤剧是全中国约四百种地方戏曲之一,主要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以广府话(俗称广州话或广东话)演唱。由于制作庞大,粤剧在广州、澳门及香港通常称为「大戏」。粤剧音乐是由唱腔、敲击及旋律伴奏音乐所构成,而常用的唱腔音乐包括说唱、板腔(或称为梆黄)与小曲三项。粤剧演员透过唱、做、念、打,加上锣鼓、旋律伴奏、化妆、服装、道具及舞台的配合,使粤剧作为文娱及酬神的综合艺术表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粤剧在香港仍有蓬勃的发展,是香港独有的传统艺术之一。
录像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粤剧《斩二王》导赏及演出
(演出:阮兆辉先生、罗家英先生、尹飞燕小姐、廖国森先生、吕洪广先生)

   - 导览  :
PDF
 
   - 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