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健康护理制度

[主要概念] [阅读材料] [工作纸] [简报] [评估练习]
主要概念
1. 基层医疗
- 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倡议及社区发展
- 由合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员(例如:家庭医生)提供的健康服务
2. 三层医疗护理
基层医疗护理 | 病人与医生的第一个接触点 | 例如全科医生 |
第二层医疗护理 | 专科的医疗健康护理 | 例如住院护理、日间手术、专科门诊,以及急症服务 |
第三层医疗护理 | 高度复杂和昂贵的住院护理 | 例如器官移植和脑部的放射性手术 |
3. 香港的医疗健康护理制度
政策目标 | 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医疗服务 |
管治 | 医务卫生局 | 制定政策 |
医院管理局 | 管理公营医院、专科诊疗所和外展服务 |
卫生署 | 提供推广、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服务 |
4. 公私营机构所担当的角色
公营 | - 主要提供第二层和第三层医疗服务
- 为全港市民提供公平并由政府大幅资助的医疗服务
- 作为全民的医疗安全网,服务四个目标范畴:
- 急症及紧急护理服务
- 为低收入人士和弱势社群提供医疗服务或护理
- 需要高昂医疗费用、先进技术和不同专科合作诊治的疾病
- 培训医护专业人员
|
私营 | - 基层医疗主要提供者
- 配合公营医疗系统,为有能力而又愿意负担医疗费用的人士提供选择
- 个人化的医疗服务选择、更具私隐及方便的服务
|
5. 公营系统负担: 调整公私营医疗界别比重
原因 | - 人口老化导致第二层/ 第三层护理的需求增加,即增加公营系统的医疗护理开支
- 公营系统未能在短期内增加人手以应付需求
- 公营系统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繁重
- 公营系统的长期病患治疗轮候名单及轮候时间越来越长
|
调整方法 | - 强化公共医疗安全网 – 在公营医疗系统投入更多人手及资源
- 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
-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
- 推动公私营医疗协作
- 自愿医保计划
- 检讨私营医疗机构规管
- 发展电子健康记录互通
|
6. 公私营协作
形式 | - 资助私营医疗界别的服务,令愿意付款的病人负担得起
- 共同护理
|
益处 | - 由主要服务提供者变成资助有关服务,可以控制增加中的成本
- 私人医护人员的参与,能为治疗病人即时提供更多人力资源
- 增加病人选择–私人执业医生可能位处较方便地区,而服务时间亦更方便服务使用者
- 一些病人会选择私营服务来减少轮候时间
- 鼓励人口中收入较高的人士使用私营医疗界别所提供的服务
- 公营医疗系统的轮候名单因部分病人选择私营服务而缩短
|
张力 | |
危机 | - 服务质素下降
- 未能有效运用资源
- 妨碍对受助者提供最适设的服务
- 服务不连贯,计画和协调出现问题
- 服务划一标准,影响私营医疗界别的发展
|
7. 不同国家医疗护理制度的模式
| 市场主导国家 | 福利国家 |
理念 | - 个人需要透过私有市场及家庭获得满足
- 根据消费者付款的意愿分配资源
| - 每一个人无论有没有付费能力,都有权利使用医疗健康护理服务
|
政策目标 | - 减少政府的介入,政府只透过医疗补助及医疗保险介入帮助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
| |
例子 | | - 英国 - 国家医疗保健服务: 所有市民免费享用公立医院服务/ 由于获公帑全费资助基础医疗服务/ 病人每次领取处方药物均须支付画一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