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15C) 健康和社会关怀议题 - 家庭暴力




[主要概念]      [阅读材料]      [工作纸]      [简报]      [评估练习

主要概念


1. 家庭暴力

形式
  • 身体
  • 心理虐待
  • 剥夺
  • 忽视
对象
  • 虐偶
  • 虐童
  • 虐老

2. 家暴成因
社会
  • 传统及文化价值 / 信念,接受以暴力解决问题
社区
  • 包括学校、公司、宗教团体、医院、社区对举报家庭暴力意识不足,容忍家庭暴力
家庭
  • 由管教方式、不和谐婚姻关系等引起的家庭冲突
  • 照顾者缺乏知识及技巧
个人
  • 酗酒、吸毒、滥药导致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 压力源 (如长期失业) 导致情绪不稳
  • 在有家庭暴力背景的家庭成长,习得以暴力解决问题

 

3. 对全人健康的影响 (例子:虐老)

生理

  • 身体虐待引致损伤 / 死亡
  • 忽略引致并发症 / 身体机能退化

社交

  • (对外) 因羞耻感 (家丑不出外传) 而社交退缩
  • (对内) 因冲突而未能维持良好家庭关系

精神

  • 虐待为压力源
  • 未能控制环境 / 被凌辱 -> 自尊 / 自我形象低落
  • 负面情绪或抑郁

 

4. 个人和家庭所能得到的支援和服务

初级预防

  • 目标:提高大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推广家庭和谐
  • 服务例子:家庭生活教育

二级预防

  • 目标:识别家庭暴力的风险因素,监测、及早发现和介入
  • 服务例子:转介 (医务人员及社工在身体检查或辅导中发现虐待表征,作出即时转介)

三级预防

  • 目标:减少暴力重复发生的机会,以减低受害人的伤亡
  • 服务例子:庇护中心、危机介入及支援中心

 



阅读材料




工作纸

  • 有待公布

 


简报


评估练习

  • 有待公布